IPO专项检查启幕或纾解排队堰塞湖 十余家券商被抽查底稿

更新日期 : 2016-07-13 09:52

2016年07月13日05: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谷枫实习记者 杨坪 北京报道

  IPO专项检查大幕正徐徐拉开 。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了解到,券商作为保荐人,将成为最先被检查的对象,目前已有券商被证监会通知将被抽查IPO底稿。

  半个月前,证监会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部署针对首次公开发行(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执法行动。彼时,证监会用了三个覆盖来总结此次执法行动,即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

  “本次执法行动涉及面非常广,2013年的核查重点在财务方面,而此次应该是针对IPO环节的所有问题。”一位华泰证券(21.4900.733.52%)人士表示。

  专项检查拉开大幕

  在公布近半个月之后,证监会开展针对IPO的专项执法行动在近期拉开大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了解到,证监会将抽查13-15家券商,并对其IPO在会项目的底稿进行抽查。

  “这次被抽查的券商名单是由地方证监局上报到证监会的,具体的数量大概在13到15家。另外,此次核查非常严格,底稿检查会细致到对每页的内容都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

  而其中一家被抽到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听到的消息是,被抽查到的券商,其已申报IPO材料的抽查比例可能在20%-30%。”

  上述券商人士还透露:“此次被抽查的券商仅是第一批,后续可能还会有几批券商被证监会抽查。

  对于此次抽查对券商的影响,上述券商人士表示,“现在券商一般也都有自己核查底稿,很多核查程序其实都走过了,企业有没有毛病其实券商比较清楚,主要还是看券商的风险偏好,有些保代比较保守,有些还是比较激进。”

  对于核查的重点,IPO信息披露或是其中之一。此前证监会曾指出目前企业IPO信披存在四方面问题:发行人报送或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发行人报送或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准确、依据不充分或者选择性、夸大性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发行人报送或披露的信息存在重大遗漏以及发行人未按规定报送或披露信息,包括未及时披露生产经营的重大变化,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或仲裁进展等。

  前述华泰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券商的工作不好做,之前并购重组收紧审核趋严,现在IPO层面也风声鹤唳,这次执法行动相当于再次给中介机构以及拟IPO公司上了一道枷锁。在这么大的压力下, 很多项目或许会知难而退。”

  纾解堰塞湖

  在市场人士看来,如此规模的专项执法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纾解IPO堰塞湖。

  据证监会2016年7月7日最新公布的 IPO 在审企业数据显示,目前上交所在审企业数有391家,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审企业分别有156家和303家,加上两个交易所中止审查的45家企业,目前共有895家企业拟IPO,以正常速度来看,新申报的企业最快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才可以IPO成功。

  而此次专项核查也会动摇一部分企业的IPO意愿。

  一位中部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尤其是那些财务报表有瑕疵的,除了需要担心举报和媒体监督之外,现在还需要应付监管层的核查,这些企业当中肯定会退一批。”

该人士表示:“此次抽查券商相当于证监会释放的一个信号,除了被动等待线索,也要主动出击。”

  “证监会此次部署的执法行动让我想起了2013年的IPO企业财务核查,当时工作强度之大,要求之严格让所有从业人员头疼。”海通证券(16.5000.362.23%)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过,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这一次执法行动与上一次财务核查还是有区别的。“这一次并没有要求所有券商对旗下项目进行核查,这一点对券商来说,工作量会相对轻松一点。但这一次抽查券商在会项目也挺让人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会严格到什么程度。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严格程度和执法力度,与上次财务核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前述被抽查到的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一批拟IPO企业没有经历过类似上一轮财务核查这样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来说也有积极的一面。这一次被会里检查完毕,没有问题的话,之后的IPO流程应该会更顺利一些。”(编辑巫燕玲)

<<返回列表页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