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半年报呈三大亮点:盈利增长18.6% 重组效益凸显

更新日期 : 2017-07-12 09:13

2017年07月12日02:43 上海证券报


        一增一降一重组 央企半年报呈现三大亮点

  盈利增长18.6%、12家债转股降杠杆、重组效益凸显

  ⊙记者 王雪青 ○编辑 全泽源


  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央企盈利增长再次显露中流砥柱角色。7月11日,国资委召开2017年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此外,央企去产能、降低企业杠杆率等方面均有重大进展。

  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在业绩增长背后更应看到,央企主业利润贡献进一步提高,并且很大一部分来自潜在生产能力的释放,央企重组、联合合作等更是增强协同效应的重要方式。

  盈利增长18.6% 资本助力创新

  沈莹表示,上半年,央企生产经营稳中有升,收入、利润均创新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今年以来,央企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当月实现利润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好水平。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9家企业盈利,4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9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了20%。

  “央企中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对效益增长发挥了很好的拉动作用。”沈莹表示,重型装备制造业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2.9%、订单同比增长46%,医药、军工、电子等制造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培育新动能上,密集成立的“国字头”基金将技术与资本有效结合。据介绍,5月16日,由航天科技(28.6100.000.00%)所属航天投资发起的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达1500亿元,首期募资1139亿元。中央企业国开创新投资基金也将于近期成立。目前,中央企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蓬勃发展,目前已超过200支,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架构初步确立。

  在去产能方面,上半年央企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总体完成进度已超过50%。

  12家央企签债转股框架协议

  在央企降杠杆方面,沈莹表示,国资委上半年推动央企进行债转股,目前已有12家央企和银行签订了债转股框架协议,中国宝武、中国一重等央企的债转股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优化了资本结构。

  据了解,国资委对央企债务风险控制有制度安排,进行负债率与负债规模双管控,每年对负债率超过一定水平、有风险隐患的央企要纳入考核,对于纳入范围的企业投资规模要严格控制,在资金使用、薪酬、管理费用等方面都要大幅压缩。

  沈莹表示,近年来,国资委在央企降杠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推动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上半年,央企IPO、配股等方式融资1000多亿元,国资委也支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企业通过存量盘活筹集发展资金;还有就是推动债转股,国资委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的要求,指导央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目前已有12家央企和银行签订了债转股框架协议。

  “随着改革各项措施的扎实推进和逐步落地,央企的财务结构会不断改善,风险应对能力会不断增强,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也会不断提高。”沈莹说道。

  重组关注效益增长

  对于下半年央企是否会有重组高峰的问题,沈莹表示:“当前形势下,重组整合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推进过程中,央企重组整合主要看效益能否达到1+1>2。”

  从近几年央企集团之间的合并重组情况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强强联合,即两个企业在同行业规模相当、也都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重组合并,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节约运营成本,比较典型的就是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的重组合并,还有武钢和宝钢,南车和北车。从效果来看,中远海运重组以后,今年上半年利润已经过百亿;宝钢和武钢重组后,两家企业开展了180多项业务协同。

  第二是吸收合并。比如,中外运长航并入招商局集团,两家企业重组以后,在海路运输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布局更加完善,能产生更多的效益。

  第三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重组,可以完善产业布局,共同抵抗市场波动的风险,比如说原材料和加工企业的重组。

  “从央企重组的整体效果看,效益都在逐步显现,而且今后还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沈莹表示。


<<返回列表页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