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东伟,无为梦蝶@来源:量化精灵
中国年轻的A股市场,从1991年开始至2016年有25个年头。在这25个年里,以上证指数计,其中有13个年头是牛市(上升市);如以深综指计,则有12个年头是牛市,平均来说13个年份是牛市,或者说以年计,25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里是牛市,并不象有人说的中国股市是“牛短熊长”,而是牛熊交替上演,演出一幕幕的悲喜剧。
牛市是令人兴奋的,而熊市则令人难忘。回顾这一半年份时间里的熊市是很有意义的。
阳光下无新鲜事,股市也一样。该牛的时候谁也挡不住,该熊的时候,怎么叫唤也没用。以平常心看待市场,就像观自然界现象一样的坦然,才能真正经历好熊市——无论是什么样的熊市。
一、1993-1996年的大熊市
先说1993年开始的那轮熊市。我自己赶了个半,1993年年末才在深交所登记公司办了个深户帐户开始涉入股市,开户时听朋友说股市已经跌了差不多一半了,现在入市会有大底抄,懵懵恫恫地就“入市”了。结果一入市先赶上了个大熊市。1994年年初,深市开盘233点,上证833点,半年后的7月末,深综收盘95点,上证333点。此时,市场下跌已经17个月,离1993年2月的深沪股市的顶部已分别跌去74%和79%。随后在“三大政策”下股市开始了“大井喷”,一个半月,上海从325升到1052,深圳从94点升到234点。随后又是大跌并一直阴跌至1996年年初,上海跌至512点,深圳105点。结束了1993-1996年初的大熊市。
这轮熊市的背景就是1992年小平“南寻”后全国大干快上,到处都是基本建设的工地,造成固定资产(包括房地产)投资巨增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的通胀率(CPI)急速窜升,1994年时已达24%。朱总理主政国务院金融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搞“宏观调控”,1993年5月将银行利率从7.56%一下子提到9.18%,两个月后又提到10.98%(然后就是不断增加的保值贴补率)。股市在此背景下,“飞流直下三千尺”,上海从1558开始仅5个月时间一气跌至777。经过几个月整理后向下突破,从777一直跌至325。
在此期间,深股没有一只股票不跌,各股跌幅都差不多。而上海则有几只典型的“庄股”如界龙实业等硬撑。但当“三大政策”催生的“333”大行情开始后,所有的股票都翻几番地涨,而界龙等庄股则开始缓慢下跌。在我的记忆中,跌市到末期,深圳已没有10元以上的股票,5元以上的仅2、3只,如深发展、深中集等,而2-3元的股票基本上占到了90%以上的比例。最后深市全天日成交额仅不足5000万元,除了天天的跌,就不知道涨是什么滋味了。
在此期间,流行的是“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卖什么都是聪明的,买什么都是傻瓜蛋”的口头禅。但是,在1994年8月1日,“三大政策”从天而降,股市则象换了人,指数开盘涨20%,收市指数涨33%!此后连续上涨,井喷了1个半月后又开始掉头向下,一路阴跌不止……
虽然如此,之后的熊市则和“333”前不同了,并不只是下跌。指数在阴跌,但深圳股市却悄然展开了“川老窖、苏常柴、深中集、深长城”四大天王超级绩优股的慢牛行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盘小绩优,业绩超群,且都是1994年才上市的新股。深圳的老股民们面对这“新面孔”的绩优新贵,似懂非懂,不敢碰,但它们却逆市创新高涨个不停。当上海那边一个劲地爆炒“浦东概念股”、“国企大盘概念股”而吸引资金和眼球时,死市一样的深圳股市这边却是独立的“绩优股”行情!
在我那时刚刚入市不久,完全看不懂上海的“庄股”和“概念股”行情,在对股市几乎绝望甚至厌烦的时候,这4只“天王股”给了我将精力真正投入股市的希望,甚至由此喜欢深圳股市而讨厌上海股市。所以,一开始我似乎就是个“价值投资人”(呵,那时可没这词)。回想当年再对比现在,我甚至觉得现在21世纪的“蓝酬股”的水平赶不上1994-1995年深圳股市的这四只小盘绩优股行情挖掘的水平!
说也奇怪,尽管熊市给人痛苦的回忆,但到1996年大牛市起来后,我常常怀念那遍地都是2元多股价的时候,心想,以后要是再来熊市我可要好好珍惜。别看我钱少,但我可以买大把很多才2元多股价的云白药、万向潮、深能源……等等潜力优质股的股票,拿着,我就不信今后还会再缺柴米油盐!
所以,那次熊市经历,也使我从此对熊市有了种特别的爱。对股市的悲观绝望?呵呵,至少这种情绪从那时起就在我的心里消失了。
二、1997开始的熊市
与1993-1996年的大熊市相比,1997年从1510到1025的调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持股不当的人来说则可以说也是一场“灭顶之灾”,接下来的熊市可能比1993年开始的那轮熊市更惨。在回顾1997年行情见顶之前,先看段1996年年末的一段插曲:
1996年12月中旬,在深沪“垃圾低价股行情”炒得如火如荼时,管理层坐不住了,从提示风险开始到气急败坏似的发了篇《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社论,社论的语气简直如文革“516”通知般的严厉。还新出台的交易规则改变:从T+0改为T+1,并实行股票涨跌停板限制(这一交易制度居然一直到现在都不再改了!)。第二天开始,人们从未见过的景象出现了:一开盘全部股票在跌停板上但几乎无成交量。就这样,连跌一个星期,深圳从476点一气跌到270点,那几天如果还不知道什么叫“目瞪口呆”,那就可以好好体验一下了。
人们慢慢明白了:管理层不让炒垃圾股?那好,咱去炒绩优股!从此,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等又开始拔地而起,一发不可收拾:50、60、70元……高价股的记录一路刷新。一直到1997年5月份,管理层又出招了:增发300亿新股;印花税提高到0.6%;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不得炒股、有股的必须抛出。——新的三大政策。股市象碰到了墙壁的皮球,开始掉头震荡向下,一直跌到9月末。1510到1025。
从此,风向又变了,发展、长虹等象征性地反弹了后开始阴跌,而出现了新的垃圾股行情:美伦股份(泰达股份)、川长征(托普软件,已退市)、北京天桥(青鸟天桥)、延中实业(方正科技)开始晃晃悠悠地一路上涨,越不明白越涨——长达4年之久的资产重组股的行情开始了。而96-97年风光无比的绩优股四川长虹、深发展等等开始了长期的牢狱之旅:一路不回头的漫漫下跌。1996-1997年赚大钱的人开始口呼“看不懂”了。这看不懂的垃圾涨、绩优跌的行情一直到2001年,垃圾股的股价到2001年时普遍都超过有正常市盈率(那怕是30-50倍PE)衡量的绩优股的股价。而“庄股”在那时成了人们赚钱的主要工具套路之词:跟庄。2001年2月,吴敬涟讲话了:中国股市象个大赌场。呵呵,可不是嘛,那时书店里关于股票的书全都是“如何战胜、识别庄家”,股评人个个都成了分析庄家的“心理专家”。赌场也没这么多“心理专家”!这似乎才是2001年开始指数崩溃的内真正内在原因。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那轮熊市也可以说是从1997年5月就开始了,一直到2005年年末,8年之久的长期阴跌——看看深成指、沪180(原先的上证30)就知道了。
一直有人说2001年开始的下跌是由于“国有股减持”政策,呵呵!如果没有这个政策,股市就不去跌了?当气球被一个小石子碰破后去怨石子太坏而不怨气球吹得过胀了,这就是很多“经济学家”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2001年5月份,在与一位当时国内最大券商做自营的老总交谈中听到如下的话:
“……中国的股市会象现在这样慢慢地一直涨下去。……理由?政府会让股市走熊吗?走熊对谁有好处?如果连我们都不行了,那中国的证券或整个金融业恐怕都崩溃了,可能吗?”
一位当时随行的朋友私下问我,他说得有道理吗?我当时真的无言,因为虽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我的确找不到任何有力的理由去反驳。当时,已是1996年以来牛市持续的第5个年了,连垃圾股都可以在10元以上不跌,真的想不出为什么股市将要走熊。
但是,好在“股票的价值”这个最朴素的观念在我脑子里还根深蒂固,但那时别说给别人说,当时的市场纷围,连自己也怀疑:价值价值,再价值也抵不过“庄家”的力量。虽然明知股票完全不值真实的价钱,但似乎想要让股票跌?太难了!
但是,6月中旬,国有股市价减持10%的办法出台,大盘跌了一下,但随后又基本启稳,市场陷入争论中。在争论中开始走软。但市场的真正崩溃和加速暴跌,其实还是8月份当时的“超级明星绩优股”(基金重仓股)银广夏、东方电子的业绩“造假”暴光。随后,象商量好似的,一贯“绩优高成长”的风华高科、清华同方、环保股份、大唐电信等等业绩纷纷出问题的中报披露,连当时力量尚薄的基金也开始加入到了砸盘绝望的阵列中,而“资产重组”这个炒了几年的“题材”终于也在管理层重组的放缓审核中消失了。市场还炒什么?牛市思维彻底没了市场。大盘随之一泻千里。而愤怒的股民、舆论则纷纷开始把熊市的诱因归为“国有股减持办法”上来,于是这边一个劲跌,那边火药味十足的声讨“国有股减持”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愤怒、失望的交织都在大盘的狂跌中宣泄。
在舆论把矛头全对准“国有股减持”这个政策上时,2002年年初披露的01年年报才揭示出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滑落到历史最差,以ROE计,仅5%左右,刚刚够银行的贷款利率!且当时看不到任何经济上的亮点,如何改变这一低效益的状况完全没有希望。更可悲的是,刚刚经历了银广夏、东方电子等等“高业绩股”造假的市场,完全不相信哪家公司能再次“乌鸭变凤凰”。市场的悲观已经蔓延到任何类型的投资人意识里。炒题材的,找不着北在哪,炒业绩的,更是摇头,哪有业绩股?有也是假的!于是当“624”的政策“大利好”来了后,也就仅仅一两天的行情,竟成了后知后觉者的“胜利大逃亡日”。
这时,反思A股市场的人士开始真正陷入了绝望:连国家国务院都首次向市场认错,收回了“熊市主诱因”的国有股减持政策,为什么还要熊?于是,“这一轮熊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总调整”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既然如此,那么大盘不跌个80%、90%是不会结束熊市的。
说实在,在我脑子里,这个结论在01年熊市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理由是:1996年以来,市场完整的炒作周期,绩优、成长(IT股)、垃圾股的价值发现(重组)全部进行了一遍,故事讲完了才发现,炒了一圈后公司业绩竟然变为历史上最差的了,股市既然开了个这么个大玩笑,那不还“总账”行吗?
但是,2003年年初,有关经济数据促使我重新反思这一观点。2245的牛市顶峰,居然是在我国经济不怎么繁荣时产生的,这样的“顶”真的很厉害吗?
——2001-2005的熊市反思
2003年在中国经济明显的强劲增长中,股市也开始慢慢复苏。对此,我曾表达过一种观点:新牛市可能在2003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了(03年年初写了篇《瑞雪兆丰年》小文)。理由就是中国上市公司的ROE可能已经见底,而利率在可见到的未来也不会再明显上升,新牛市的推动力已经很清楚:汽车房地产业的繁荣并由此推动经济的全面复苏。
但是,在2004年年初,我又反思了上述判断,这轮经济复苏基本上是以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拉动的,它们很容易也很快会达到景气高峰,随后会怎么样?按我当时的理解,资本收益率围绕资本成本波动的规律必然会使股市重新走熊,而且将是很惨烈的走熊,于是在2004年年初写篇《2004:风险防范仍是第一要务》),说由当时1307点起来的行情既不是所谓“大B浪反弹”,更不是所谓的“新牛市”,而只是两年多中继整理的“尾段行情”,应警惕“指数未来不但会破1300点,且一破即不回头地向下”。
很幸运,指数在2004年的确是这么走了,1783点下来后直破1300,直到2005年的998。而2005年的ROE在宏观调控下也的确在增长了两年后开始下降。但是我也发现,象茅台、苏宁、张裕、盐湖钾、白药、中兴、上机场等一批批股票,根本不随大盘的下跌,不断地上涨,颇有点95年时苏常柴、川老窖等熊市牛股的劲。这使我意识到,这是否是熊市的中末段呢?但是,如果是熊市的中末段,那么未来新牛市的推动力又是什么?还会是那些周期性行业的重新繁荣吗?为什么这么短时期内这些周期性行业在一片“产能过剩”的预期中又快速地复苏?
这些顾虑,使我在2005年的投资上缩手缩脚,陷入不知所措之中,“做波段”成了我的主要策略。
而06-07年开始的大牛市,则使我对于资本、资本收益率的认识有深一步的理解,公司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投资又意味着什么。熊市教育人,牛市也同样教育人。这对于认识现在的市场、现在的投资都是启迪的财富。
——熊市期间“顶底”的经历
在我1994年年初刚入市就遇到大熊市,回顾起来让我感到幸运,正因为受到伤害才让我真正的去感受和思考投资的问题,走到投资这条路上。“333”行情为什么会在那么绝望的情况下拔地而起?1996年年初又为什么会爆发新牛市?1997年5月为什么会嘎然见顶?为什么当初业务相同且齐名的金田、万科命运后来完全不同?……一系列的经历让我对投资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
96年之前的见底见顶我只目睹了一些股评人“技术分析”的结果,对错不说,但那种似乎与股市本身的基本面意义完全无联系的“技术分析方法”给我留下了神奇和神秘的印象。但是,真正给我启发的“见顶见底”现象则是1996年年末“人民日报”社论导致的股市连续跌停(上面说过)。就先说说1997年股市的见顶吧!
1997年5月的见顶
1997年4月末,我的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国债发不出去了,因为股市太火爆,居民包括各机构没人去认购国债,都去买股票了。他说有些担心,我听后也有点冷水洗脊梁骨。1996年末为什么会出“人民日报社论”打压股市?尽管有100个理由股市上涨挡不住,但我仔细考虑后对他说,可能会要出问题了。果然,5月份一到,政府的比几个月前更具实质意义的“三大利空政策”出台了:提印花税、增加新股额度、国有企业不得炒股票。轰轰烈烈的牛市行情嘎然见顶!
我慢慢理解了。我觉得我如果是政府,我也会发利空把股市给干下去的。国债是干什么的?养军队、养政府的!你股市的这种涨法已经威胁到政府的根本利益了,你已经出格了!——市场已经到了其中一方不能忍受的程度了,政策,就是这样被“逼”出来了!
政策是市场的一部分——从此,我对之的认识深入了一步。
1999年5月的“见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尽管有之一定的隔离,但是人心惶惶,当时我并不懂任何经济层面的事(现在也不怎么懂),根本不知道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我当时所跟踪的几家公司业绩却是在出乎意料的下滑。各种新闻媒体里开始谈“通货紧缩”这个当时的经济学中尚没有的新名词,与此同时国外流行“中国崩溃论”(下个金融危机要降临到中国)。但中央媒体并不承认,国务院某中心说中国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通货紧缩,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很小。直到1999年3月,朱总理在视察内蒙时首次承认中国已经陷入“通货紧缩”。结果,媒体180度的大转弯,统统都在谈“通缩”及其危害、如何避免通缩等等。国家当时的政策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国债大搞基本建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减息,仅98年就减了3次息。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注意到悲观的情绪才一步步深入到我这样层次的投资人心中。而A股此时已经调整快2年了,B股则创了历史新低,也成为完全的“死市”(好几个交易日竟无一笔成交!)。
但是,我此时作为完全不懂经济的投资人却不知怎么头脑出奇地清醒。我当时对一位刚认识不久的大机构朋友说:政府现在鼓励做多,虽然有力的政策还未出,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各种悲观的情绪已经甚嚣尘上,我不懂经济但我觉着中国既然能闭关锁国几十年都不倒却要现在倒下?股市应该很快见底。底是什么?就是最可怕的前景让人人都知道的时候!政策一定会出手的!你们现在发基金,真是最好的时机!
“519”行情在一个多星期后正式爆发!行情起来后,“人民日报”又发了“恢复性上涨”的社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对做多摇旗纳喊,象定性政治事件一样对股市上涨给予赞扬!两年,仅仅两年,人民日报对于股市的态度就这样发生180度的大转弯!而且是同一个最高领导人(朱)审阅后签发的!。
政策是什么,又让我领略到了。政策是市场逼出来的!当时经济政策和国家领导人要启动国内市场,要搞住房、医疗、教育的市场化改革,但股市已经跌了两年,大量个人和机构们亏损累累,谁敢放心去消费?尤其是下个金融危机要到中国(当时中国的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这种观念使中国经济崩溃论深入人心)的论调,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接受关系到他们最基本生活的大消费政策改革方案?怎么用直接融资来启动经济,给长期主要靠国内贷款支持经济的银行松松傍?不把股市搞活能行吗?!“519”行情起来后,我更加意识到这轮行情的深层政策意义。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预测”和抄到股市大底的经典案例,不靠内幕消息,更不靠宏观经济的深奥分析,只凭最基本的常识判断。“519”行情,发生在通货紧缩甚嚣尘上的99年5月份,发生在大机构投资者认为“基本面完全不支持反转”的时候!——这次经历给了我在投资上独立思考真正的信心。还有,当时很多绩优股股票的股价是两年来从未有多的低,也吸引了我。这次经历和认识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抹不去。
2008年以来的熊市
2008年的熊市,产生了历史上最大的年跌幅。其诱因先不说,看看当时出现的几个迹象:
1。大量的“虚拟”公司产生了。市值超过其帐面值的10倍以上,我把它叫做“虚拟公司”。去年8月份,我发了一个贴《"虚拟"公司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居然大部分来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如地产、航运、金融、化工和材料,……。这个世界变了?最基本的道理都变了?还是我的认识落伍了?
2。业绩好得不可思议。读一些公司07年报表时一个典型的感觉时,各周期性行业的公司业绩群体性的出现极高的超额收益。可这些公司哪有哪怕一点意义的竞争优势呢?难道今后竞争没有了?
过度繁荣必然导致过度衰退。很多这些去年业绩红得发紫的股票今年短期内已经迅速跌去了80-90%。等待这些公司的可能将是越来越难看的业绩。价值究竟是业绩决定的还是由重置成本决定的——本来这是托宾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但并未出现在我们的各机构投资者的脑子里。我曾问过一位基金公司的朋友为什么基金公司这样经济博士一大堆的机构里很少有拿托宾的q理论说事的?他说如按托宾的理论,那股票就不要涨了。
但资本市场却不会顾及大家的喜好。这些股票倒下了。今后还会起来吗?资本市场并不是象钟摆一样的震荡游戏。有些公司股票一旦见顶,可能就是永远的顶。去年年末,我写了贴《历史之鉴——97年绩优股倒下的回忆》,担忧一些股票不但见顶,而且可能是永远的顶。为什么上一轮牛市的“最的红股”往往到下轮牛市仍然一蹶不振?其中蕴藏着什么资本后面的深层道理?
在经济繁荣时期股票市场见顶的可怕,这次熊市算是初步让投资人领略了。但是,周期性行业的股票真的就统统没有价值了?其实,看看历史这并不难回答。决定股票今后能否再起来的,不是别的,正是公司是否具备内在的竞争优势以及在牛市泡沫时期是否过度繁荣过。周期性公司并非没有价值,只是其价值不稳定。熊市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仍然是误把那些借“机遇”爆发而披着“高业绩”但毫无竞争优势内涵的公司当作“皇冠上的明珠”式的“最好的公司”而幻想。
——熊市日子里的酒后话
股市就象人类的历史。熊市的时候就是“当牛做马”,悲观得无以复加;而牛市的时候则是“翻身道情”,得意得屁颠屁颠。
“百年一遇”的……,现在成了流行语了。但似乎讲这话的人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不是吗?那位令人尊敬格大先生不要说没过过穷人的日子,可能连真正“危机”与苦难的心情是什么也没有经历过。居然很多国人现在把这样的“精英人士”的话奉为语录,好象中国未来要有多么的“麻烦”、“危机”似的!
苦难危机?上个世纪的一百年,哪个国家的人民最有资格说“危机和苦难”呢?我看至少有咱中国人!
美国有过什么危机呢?不就是那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吗?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什么?军阀混战,老百姓民不聊生,“经济”问题恐怕还排不上号吧?随后小鬼子也趁火打劫,还妄想灭掉我中华。什么叫危机?在这样的国破民亡的形势下,“经济危机”那还能叫“危机”吗?可结果又怎样了呢?不就是十来年的时间就让中国人重新感到了新的希望了吗?
1949年新成立延伸到现在的中国,又什么没经历过?历次的政治旋涡运动;三年饿死成千数万人的自然灾害,两个超级大国轮番的核战威胁、几十年的全面经济封锁……中国还是在连铁钉都不能生产的基础上硬是建成了世界上不多的具有独立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两弹一星。“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毛伟人的豪迈在中国人这里该实现的都实现了。看看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有没有第二个在全面封锁的情况下不但能搞出“两弹一星”,还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敢于对最强的列强说“不”的国家?!
那二十多年经济发展速度没那么快是事实,但是从80年代以后呢?经历了88年的物价失控的抢购风、90年的市场疲软、93年的通胀失控、98年的通缩衰退、07年的高通胀……,这么多“危机”后一算,怎么又是中国的经济增速这期间全球第一了呢?现在又来了“百年不遇”的什么什么警示了。呵呵,在中国人面前,不要谈什么“百年不遇”,就跟小毛孩子,哪怕是富豪家多看了几眼电视节目的小毛孩,去跟饱经风霜的大人谈什么“历史性的教悔教训”的话一样可笑。还太嫩!轮不到你毛孩子跟中国人说事!
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历史大趋势,已没有什么可阻挡了!领导人的更替、国家制度的演变、时尚的改潮、经济的波动……都只不过是这个大趋势发展的螺旋方式而已。
我为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并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更对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投资人而幸运!
黑暗只不过是休息的片段,打会盹就过去了;明媚的阳光日才是我们生活经历的主题和常态!
……
——既然是酒后的话,就不必太较真。
不过,这酒后的话也是内心的一种感受。回到狭义的股市上,未来真的有那么悲观吗?仅仅因为中国股市跌了个全球第一就推测中国什么都有问题了,那与去年涨幅全球第一时什么都“黄金十年”有什么区别呢?情绪波动而已。
如果回到上世纪60年代或文革时期,现在再怎么样也不如那时的恶劣吧?对内阶级斗争、经济还被世界封锁几十年,饿死、斗死千万人,中国以后就倒了吗?
中国的经济处于学习、追赶阶段不假,但是,听听巴菲特怎么评价中国吧,我觉得是一针见血!
“……我们(美国)做得不错,但中国做得更好,而且他们起点低,所以……”
经历过1994年325时的人,恐怕不会动不动就“百年一遇”的大熊云云,就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孩子式的。
——凯恩斯在股市大崩盘时如何应对?
凯恩斯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代经济学泰斗,同时也是一位资本市场的投资大师,他经历了1929年的大萧条。虽然他没有躲避开那场大萧条,但他直到今日仍然被誉为让华尔街所有人都“相形见拙的人物”。
让我们看看这位大师在大萧条时的精辟见解吧。1931年,在长期大熊市即将达到底部时,凯恩斯的投资也蒙受了巨大的市值损失。这场大萧条是史无前例的,作为投资人当时他写了份备忘录,讨论他担任主席的国民保险公司未来的投资策略。很多董事主张清仓股票向市场认错,但他则认为,尽管已经损失巨大,市场还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急切清仓将是一个错误”。事实上,他的这份备忘录解答了机构投资管理的一些传统难题。其主要观点包括:
——有些事情,比如世界末日,是无法防范的风险,所以担心也没有用。
——如果我们逃离了股市,一般不会立刻回头,等到回去时总是已经太晚了。如果复苏真的到来,我们肯定会被甩在后面;而如果复苏永远不来,那就怎么做也没用。
——从我们的信誉等等角度来考虑,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错过了复苏的机会。
——传统的原则是:投资机构在熊市时应当尽量抢在别人前面清仓,但这种做法的后果令我踌躇。当清仓总的来看不太可能时,争相抛售将导致整体系统的瘫痪,使熊市更加严重。我相信有时我们应当继续持有,而不是试图斩仓。
——2009年开始的熊市
刚刚经历了惨烈急剧的2008年下跌,2009年在“4万亿投资”预期下,市场又来了个翻番式的大反弹。2007年曾经耀眼的明星们——同质化的周期股又开始轮番表演了。但是,之后的事实证明,对于这些2008年大幅下跌的周期股只不过是“回光返照”,更长期的惨烈下跌还在后面,只不过由2008年的急跌换了个形式——阴跌。
与此同时,那些代表着未来“转型”经济业务的公司——由经济的“数量”转而为提高经济的“效率”的行业,则似乎在继续着2006-2007年以来的牛市。其中,这类公司大多数都是些中小类公司。还有一类股值得一提,那就是既与4万亿投资无甚关联(甚至是竞争关系),而又与未来经济转型无关的公司——公用事业股,如港口、机场、铁路运输类股,则似乎完全无视市场的总体反弹,而是“我行我素”的长期阴跌,新低不断。
这期间的A股市场,上演了之前20年从未有过的景象:你跌你的,我涨我的;你的估值频创新低,我的估值又回牛市。很多投资人纠结于40倍PE 难道比7倍PE 还有投资价值吗?于是,很多人疾呼,市场“不理性”、“看不懂”了,云云。这期间不同投资人的业绩相差万里:注重个股长期前景的投资人则似乎继续享受着2007年时的牛市;而2007及2009年的明星们基本都惨不忍睹,他们还沉浸在2003-2007年间那些“五朵金花”式的行业景气的投资美梦中。特别是其中那些靠判断经济形势来决定投资策略的,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伴随他们的是矛盾、彷徨、失望……。
市场真的“前所未有”了吗?如果整体看(比如看整体指数),其实与之前的市场,甚至与国外的市场历史相比,并无任何不同。08年短暂急跌,09年反弹,之后长期阴跌……这是多么“教科书”式的标准走势!特别是,在之后的阴跌市道中,投资人的绝望和受损失程度要远高于08年急跌时的。现在不正是这样吗?对股市的谩骂、嘲讽、批判、绝望、……这一切就跟看着戏剧中的小丑表演一样好笑!
也许见识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把技术分析当成科学一样认真研究的人士的真实实践,我一直有个明确的看法:将市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分析”人士(姑且这么叫吧),他们对市场整体走势的把握准确度和理解力,远高于这些年来我见过的任何券商投行们用所谓的“经济形势”来作投资决策的“策略师”们。这些技术分析人士的学历、资历远低于这些博士头衔的经济学者策略师,但他们在市场上的内心幸福感似乎远超过这些精英们。一位著名的经济学者(他把一切技术分析都叫做“算命先生”)嘲笑那些看着走势图做股票的人说“你们应该退出市场了”。而我见到的其中一位优秀的技术分析人士则反唇相讥道:“对不起,你们这些看着经济数据做股票的人这些年‘受刑’了……”。
我这里无意介入这场争论。但是,认识到投资的风格、投资的方法多样化,尊重每个市场参与者,是一个成熟投资人必有的心理特征。动辄以人师式的口吻嘲讽其他投资风格、方法的,其实他们本身被市场嘲讽的时候更多。“价值投资”又成为这些年来很多投资人的口号,但是,我见到的自称“价值投资人”中,有胆小鬼,也有狂妄自大者;有沉默寡言者,也有巴不得一夜之间在全世界都出名者;有埋头研究者,也有像诗人一样爱激动但却没什么真正研究的……。“价值投资人”群与其它投资人群,我还真没看出有什么区别。贴标签,而不是深入具体思考,是很多人的思维习惯。
虽然,这两年来注重公司价值的人(真懂的人)总体取得了远超过市场的很好的投资业绩,但应认识到,这也许只是市场一个阶段的现象,而并非所谓的“从此不一样”了,或者你的投资能力与之前相比真有了多大的提高。只有把投资当成长期的事业,注重公司价值的投资人,才会有总体上不错的投资业绩,才能坦然面对投资业绩的波动。要知道,这几年业绩再好,以后被市场修理那是常事,到那时别再反思怀疑“重个股不重大势”的策略又不对了。
2012-2015年股灾前-中国式的“纳斯达克”泡沫膨胀过程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80后的投资的黄金时期,期间不少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0倍,如东方财富、网宿科技、中青宝、安硕信息和全通教育等。一方面是迎合了国家的双创政策的提出和互联网红利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是在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背景下,资本的力量推动了这波牛市。这波牛市无疑造就了市场的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如任泽松、王茹远、宋昆等,正如2007年周期股大牛市所造就的那些明星们一样,但是经过了十年的轮回,当年那些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还在市场上的还有几个?正如2017年以来的小股票的大幅下跌对曾经那些靠成长股起来的基金经理们的冲击,是否会重复昨日的故事,现在下结论也许还为时过早,但是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也许就更加清晰。
2015年股灾-2016年新的投资时代的塑造
一、2015年以来的A股股灾总结:
从2015年6月份股灾开始后,二波杀跌使得指数从5178一波直接跌到8月份的2850点,再反弹2015年12月份的3684点后,再起一波股灾直接跌到2016年的1月27日的2638点,应该说这种血淋淋的快速杀跌是在中国A股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那半年,可以说是惨绝人寰、哀鸿遍野、血流成河,也许很多普通人不能感受,但至少我是感受到了的。那半年消灭了很多中国中产阶级。如果不能感受的,可以看我那部连载的股市小说《勿忘心安》去体验下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我也曾想写过一篇这波股灾的野史的,因为这波股灾我认为并不是简单的杠杆造成的,应该还有国家的战略需要,它可以使得股市以及金融系统内的问题快速暴露出来,以利用最高层再快速重建金融体系,之所以用这种惨烈的方式,是因为最高层知道有些金融问题不能慢慢等着去解决了,用这样连续暴跌可以使得很多系统上、体制上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修补,所以我们看到了后来的人员处理以及各种制度的再重建,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所以叫野史。但我生性不喜欢八卦,还是给忘了写。
当然了,我也在那几波股灾中亏损严重,包括几个朋友的帐户虽然没有亏损,但也大幅回撤。那段时间,连我这个经历过几轮股灾的人也感觉到绝望,甚至偶尔融资帐户告急。现在我回想那半年多的恐怖股市走势,虽然跌幅没有历史上很多调整大,但是却因为时间短,杠杆的原因给投资者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和压力却超过我经历的任何历史调整,这个调整,虽然有政策和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层的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自已,存在侥幸心理、不尊重技术走势、把希望寄托在政府所谓“救市”上、没有做好控制风险等等。
在股市这个最有效率的经济市场里,任何一点点小的操作错误和心理上波动都可能会造成致命结局!真的可以让人体会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感觉!所以今年后,我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操作,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知道了个人能力有限,知道了这个世界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造就强大的自我,才可能尽力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而我想这样市场走势不会是最后一次,在市场中永远可能会有你没见识的情况在不经意中跳出来……!我这个渺小的人永远影响不了未来的走势,这个是大的前提,所以我们只能在尊重市场前提下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策略,所有的事后的后悔、抱怨、不服等等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已经发生了的当然不会再给你重来的一次机会。所以,今年以来不断我调整自己去主动适应市场,很多时候人造成的现实挫折都是过于沉迷于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自恋中的。目前来看,虽然还没有到达完全切合市场走势,但我还是能感觉到这几个月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2016年以来A股走势的现象思考:
比如,在1月份我也在市场见到极限底部2638时,也基本上判断出来了。我基本上看弱反弹,期间虽然也有过增增减减,但总的来说,我相对还是看反弹的多,大部分老的朋友都知道,直到6月份开设了公众号,开始了每天的复盘,开始系统的整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回头看我写的那些复盘贴子,总的来说基本上都符合市场的走势。翻看历来我写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贴子来看,我定性2638年以来是进三退二的节奏的行情,近10月缓慢上涨行情基本上是一种技术修复状态,我也一直在贴子中还没有到达最后反转,但这种反弹完全是很正常,并且我认为这段时间走势是符合技术走势和阶段性特征的。这是我画的上证见底后到今天的走势图,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涨了459点,第二段288点,第三段142点区间,明显看出来波动性越来越小,这说明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股灾的暴跌,使得很多筹码没有得到充分交换,但这10个月以来的横盘并且波动性越来越小就是压制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以较低的价格取得筹码。并且随着最近的基本上每天心电图行情,已说明该交换的筹码已交换完毕,不想交的也基本上不动了!得出以前筹码交换完毕根据还有几千万股票帐户资金撤出和房地产的火爆,我曾经多次反问“股票资金撤出了,都去买房了,那市场却没有跌,稳定在10个月的相对高点,说明了什么?”,并且这么久以来有人民币贬值、英国脱欧、欧州经济问题不断等黑天鹅事件而A股却也基本上没受到影响,走势极度稳定。这以上种种的现象,我想结论很简单,因为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了,市场的筹码已稳定在部分主力资金手中了!下个月有美国大选,12月份美国也可能加息,但我认为这些事件都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同理不会对于A股走势产生影响了。
我曾多次聊天中说,现在市场主力资金控盘力度很强,并且在很多时候,市场的走势符合技术规范。市场前些时候还有游资打二三个涨停板,但现在连续涨停却基本上没有了,有部分游资在打板后,却发现找不到接盘的散户了!前几天报道T加0操作的新闻时,我笑说“现在是没有韭菜可割,只有庄家开始互割和内耗了”。上面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市场基本上没有下跌的空间,当然如果有系统性风险的除外,现在市场可以预见的信息都已无法使得指数能有大幅下跌的可能。在20日复盘中,我曾经有过一段形象的例子来比喻当前行情,“目前从指数走势来看,这里空方已基本上没有做空的力量,虽然时不时的反扑,但基本上力量越来越弱,并且很容易被多方化解为无形,所以我现在基本上不担心这里会有多大下跌空间,除非多头有意识洗下盘”。大家在10月21日的盘中走势,也能很清晰的看出来这一特别现象。但也不能说没有不好的情况,不好的情况就是当前市场没有合力,当前市场走势中小创游资在炒作高送转和填权概念,而主板中象中国联通的混改,中国电建之类的一带一路、PPP,债转股等之类的表演。这种二极分化是一个不协调的现象,使得当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形成不了合力,甚至在韭菜可割的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二派资金内部也矛盾重重,经常发生黑吃黑主力打主力的迹象。所以在没有形成突出号召力版块或热点下,主流资金没有达成合力的情况下,市场高度还是有限的。大家都还处于眼光和格局不大的小心翼翼的初级阶段。
三,A股走势技术分析:
10月17日虽然市场下跌,但我在复盘中认为这只是正常的一种化解技术背离的走势,今天在没有任何外来利好消息的情况下,却与大部分看法相反的的突破了3078点的位置。17日晚上翻微博时看到花荣这个小心的股市老手在盘后也开始看多,那个一直看空的边风炜也开始转多了。我曾在上周未的复盘中,大约说过我对于A股未来走势的判断的,总的来说我认为A股在技术修复上已到了尾部,基本上面临着修复完毕,大约3100点附近就是最后一波压力位置,下一波目标位在3320-3330之间样子。在3100附近最好还要横着运行一段时间,从今天走势来看,成交量还是很温和的,注定了下面走势不会是暴力拉升,还会以温和放量上涨为主,并且我认为已很难再向下了,就是向下,也只是快速下探后快速再创新高模式。但我认为市场如果修复到位还要1-2个月时间,期间还只是缓慢向上运行,估计到达下一波目标位后,才会正式确立反转成立。所以还要继续耐心等待,不要一涨就兴奋不已。
四,宏观经济面分析:
1、中国当前很多经济现象比如房子、人民币外汇、期货、国债等市场看似杂乱无序,实质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在群里聊天时,我提过中国当前的经济要先稳定才能发展,那什么是稳定?我解读稳定就是要先保大领导提的6.5%目标,只有在经济稳定不再经济连续下行的前提下,才可能有创新和发展。
那么在当前都在担忧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保这个经济增长的目标还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多。
第一、民间投资意愿极差,因为实体经济的不好,而能赚钱的项目和资源优势都在国资上,所以民间累积的闲置资金极多,差不多有40万亿左右,这么大量的无处可去的资金其实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第二、中国整体债务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大约120万亿元,这么大的债务实际上已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效率**的降低了,因为就是再增加贷款什么的,都用于支付利息了,实际上并不能拉动GDP真实的增长,银行不良据测算大约在16%,而不是帐面的个位数。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房地产基本上已成了中国当前最主要经济模式了,而这种模式已越来越失效了,国庆前虽然都在炒地王或房价大涨,但实际情况是媒体放大了好的一面,却选择性的不报道大部分城市房价都没涨的事实,房子空房比例在很多地方特别经济相对弱的地方是很高的。这种结构性房价走势基本上是一种货币化的泡沫形态,再好的一线城市房价也不可能涨到天上去,试想一线城市都是有钱人,那没钱人或无法在那里工作和生存的人越来越少,如何形成一个生态圈?从当前的政策发布和制定来看,我想最高层还是有远见的,但地方政府相对还是只顾眼前的多。
但从制定的政策和规定来看,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至少方向来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第一、这里首先要先减,主要体现在去杠杆的一些措施方面,比如前期的去房地产去库存,去库存就意味着把房地产的风险(可能造成银行等金融风险和政府危机)转到民间去就可以化解了部分风险,目前来看这种去房子的库存其实是失败的;还有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比如钢铁煤碳的去产能,让08年以后增大的产能减少,来断臂求生,使得这些行业系统风险减小,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第二,下面要增,增主要体现在PPP项目上,我想PPP项目的大量入库也是为了对冲房地产和实体不振对经济的影响。年初以来,地方PPP项目需求不断加大,6月末全部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落地率23.8%,预计全年PPP总投资额至少可达20.4万亿元,四季度PPP新增投资约为5万亿元,其中落地金额1.25万亿元。对于部分比如环保项目,甚至强制要求PPP,强制加强民营资金介入等等。
第三,就是要稳定,防范可能发生的经融风险,通地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通过相对市场化方式来解决现在或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政府过去那种无限责任的大包大揽方式,这主要体现近期推进的“债转股”进程,能过国家四大不良资金处理置公司、各地政府和民间不良资金处置公司的设立来市场化运作。这样可以化解政府的无限信用连带责任。
第四,现在无论国企改革的混改,PPP投资的民间资金通道打开,甚至于近日《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标杆率的意见》都提出“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了,这都是关于投融资体制的重大改革,众所周知中国的储蓄是较高的国家,这么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民间资金甚至部分政府机关机构不流通的资金量极大,使得无效资金得不到最优化的市场配置,发挥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用,甚至于导致了PPP、高利贷、乱炒等经济风险,有序引导资金流动,可以解决很多深层次问题。
2,从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9月份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9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PPI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也没有看到这个数据连续性,但如果在下个月再数据转好,那就能说明中国经济已发生转折,各项措施效果开始显示。最近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很多开始走强,煤碳和焦煤更是连续大涨,一是说明去产能的调控产生效果,二是说明生产企业补库存效应可能体现,当然也可能有炒作的原因,总的来说已显示出积极信号了。其它诸如采购人经理指数、发电量、货运指数等等各项数据都在明显的改善之中,还有很多方面的东西,不一一再述。宏观上要说的东西很多,我用点带面简单分析下当前经济状态,我认为宏观经济面也开始显示出积极的状态了。
五、当前策略和选股思路:
1,上波小牛市涨幅比较:在说我的选股思路和根据时,我先回顾一下上一波小牛市的运行情况。下面几张图分别是上证,深证,中小板,创业板的涨幅:从上面几个市场的图来看,创业板在2012年12月就见底领先上涨,涨幅最多。其它主板市场最大的涨幅相对较少,并且主板直到2013年6份才开始见底上涨,滞后了半年时间,所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上波小牛市行情创业板是上波行情的主导者和带头大哥。
2,现在的走势比较:那从这波10来个月行情综合比较看:创业板4月底高点在2330点,直到今天并未突破那个高点;上证4月份的3097高点在8月份被突破了,创了一个3140的高点。那么我比较后(其实在周复盘中我也多次对比过),认为目前相对来看,上证走强要强于创业板的,虽然不明显,但事实如此。
3、综合我认为未来的行情主流机会在主板中:因为我认为股市的行情是有周期的,根据是一方面是从历史上统计数据得来的;另一方面是有理论和实际的依据的。所谓一阴一阳所谓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上一波创业板引领市场主流,因为主流资金赋予了它“新”的色彩,在赚钱效应下,被无限放大到一个最大的高价位置,所有公司都只看市值而不用去分析估值了,在当前市场状况下已不适用了,虽然最牛股肯定还会在中小创中跑出来,但把据难度越来越大,并且数量将会越来越少。而主板中一些传统行业或不“新”的情况被边缘化后,估值上有极大的合理优势,象万华化学,南玻,金风科技,中兴通讯之类的二线绩优股业绩增长,估值也合理。实际上他们行业地位也不错,有些品种是值得跟踪的。随着保险和养老等主流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的主流资金性质变得机构化专业化后,市场看待个股估值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公司开始有了附加的“色彩”,这类的公司将会估计走向合理甚至享受溢价,而那些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在这么多年没有变大变强后,很多将会越来越边缘化的。
六、投资方向选择:
1,稳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大家注意到中国当前管理层和各地政府实际动作都是为了保6.5%的增长目标,这是最高层的意志和目标,大家试想一下,这些目标能通过那些中小企业发展稳定住?不能!经济的下落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的外因,也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有制度上的问题……。以上种种现实问题对冲一定要通过大的投资、消费或出口来解决,而目前出口回落,消费上有着结构性问题,快速对冲经济快速回落的手段只能体现在见效快的投资上,主要体现在以下的行业:第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国企改革,混改;第三,供给侧改革;第四、PPP类项目上面的行业都是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包括基建、资源股、国企等等公司。并且通过制定的政策来看,一是稳定经济,二也强制性使得闲置资金和民间资金也能参与进来,改变过去偏重国企的形式,目的形成一种相对良性的经济模式。
2,社会发展带来的升级机会:第一,在经济升级过程,整体社会现在对于环境的重视,使得环保行业得到发展、前天我看到一则新闻:从10月21日起,国家环保部将组织10个督查组,对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20个省市区落实环境执法监管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说明环保将会更加得到重视,那么相关的环保产业会得到发展,并且可以集成PPP概念。第二,环保加强后,使得一些小的化工公司关闭后,使得相关行业的大公司得到发展,利润和市占率得到增强,象一些比如万华化学能看到业绩快速发展。所以相关化工类上市公司机会得到增强,今年以来化工品明显的涨价速度很快。还有可以类似维生素类公司产品得到提价。这里面机会还是很多的。第三,对于消费升级的行业要关注,中国已从温饱开始升级到更高一些层次的精神或独特类消费,原始的吃喝玩乐得到更加广泛的提升,这里会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个性化家具定制、个性化娱乐、宠物、细分专业化的公司等等。
3,一些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或成本优势的行业龙头类个股,比如金风科技,福耀玻离等等。这个也是挺多的。
4,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领先未来产业保持关注;比如象中国积极参与的5G和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带来相关公司的机会、无人机,集成电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等这些有可能跑出优势的公司保持关注,但这里选股难度较大,需要相当的专业能力;
5.一些模式或制度创新类的公司,这方面是A股的一大特色,模仿能力强,并且在模仿后会形成一种新的赚钱效应。
6,未来保险基金和社保参与A股程度会越来越深,他们在市场中的领头作用和地位。所以可以关注这些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他们有资金和研究的优势,所以他们选中的股票会有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七,建议回避的公司:回避大部分中小创公司,要知道随着这十来年的发展,创业板中的所谓高科技公司已越来越难有机会,中国BAT、京东、小米、乐视类几大家科技IT公司已渐形垄断或领先之势,很多小的创业型公司生存并不容易,现实中创业公司生存比例也很低。虽然大公司是从小公司产生的,但也有很多大公司败落成小公司,比如曾经黑霉市值一度和苹果相等,但最高800亿美元的市值很快跌到了40亿美元的市值。科技类公司风险远远大于机会,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我也认为会有新兴的公司突起,并且会快速发展,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能捕捉到难度太大了。现在全民创业、全民创投的情况下,这类的创业公司估值被炒的过高,并且很是混乱,单纯炒'新"并不一定适用,前几天那个95后创业少女明星携款失踪就是一个缩影。象前二天网宿科技这个大牛股的连续下跌,也在表明创业板应还有调整的要求,在创业板中找机会越来越不容易。况且科技类股票受科技发展影响较大,波动幅度也较宽,没有专业和技术能力不容易把握。创业板的发行数量也在越来越多,并且象新三板数量近万,还有其它很多版,现在小公司已基本上丧失了稀缺性,新鲜感渐失,估值方式和可选择性都在发生变化,我记得那个前几天美股可穿带上市公司fitbit公司估值一度达到百亿美元,但现在不过20多亿美元了吧。创新类公司估值和操作选择难度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太高了。创业板在上轮行情中给一般人印象太过于深刻,已使很多人思维转变成炒小炒新才能赚钱了,但却不明白做票要跟随市场的思想。因为绝大部分人思想的不转变,使得创业板中很多票并没有跌透或很多套牢盘,而主板中很多票因为涨幅落后,套牢也相对较少,所以我认为在下一轮行情中,创业板大部分股票一定滞后主板的。六,最后我想说的是散户赚钱效应会越来越差,即使牛市行情到来。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在近3000只,并且每天在不间断的发行新股,而退市却很艰难,虽然加强了监管,但一地鸡毛现象越来越多,连游资现在操作难度也越来越难,中国A股风格将会随着融入各种“通”,将会接轨国际股市,慢慢的风格会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在专业化市场中,对于投资者要求越来越高,分工也越来越细,很多股票将会边缘化,即使牛市也将会不被关注,统涨统跌的现象会得到转变,好与坏的股票分化将越来越严重,操作思路和风格将会越来越不同,不学习、不思考的投资者将会难以生存。未来A股大概率会走强,但很多个股将会落后于指数走势,甚至于可能与指数反相而行。
八,对于一般投资者的建议:如果实在想自己参与,建议买入如50、300、180、500类指数型基金,赚取市场平均利益,承担平均风险。不要想从股市中得到暴富,要知道有多大能力赚多大的钱。总之 阳光下无新鲜事,股市也一样。该牛的时候谁也挡不住,该熊的时候,怎么叫唤也没用。以平常心看待市场,就像观自然界现象一样的坦然,才能真正经历好熊市——无论是什么样的熊市。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