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腾讯、滴滴投资过的一家网约车平台又宣布融资了,然而这一次可能是因为“新故事”。
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了超10亿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参投。
2019年年中上线,背靠大股东广汽集团,立足大湾区,刚成立就获得腾讯、滴滴等的10亿元融资,如祺出行可谓是出道即巅峰。然而,随着网约车在资本市场上风光不再,以及疫情对网约车行业的影响,如祺出行也面临转型问题。
一方面如祺出行立足于稳定大湾区的网约车基本盘;另一方面,则开始朝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个新市场发力。
2021年,是自动驾驶行业在国内的投融资高潮期。去年至今,自动驾驶赛道共发生了100多起融资事件,光是披露出来的融资额就有近600亿元。从趋势来看,该行业今年有机会在融资上再创新高。
万亿级市场,自动驾驶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想象空间。在自动驾驶大范围商业化应用之前,似乎自动驾驶出租车便成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之一。这可能也是如祺这样的拥有数据优势的玩家,能够再次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
但对于 Robotaxi 何时能真正实现商业化这个问题,以及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产品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的时间表。
网约车转做Robotaxi运营平台
自动驾驶赛道再爆好消息,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了超10亿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瑞盛亚洲、广州产投集团、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等机构参投。
引人注意的是,这是2022年国内智能网联出行行业的首笔融资,除了大股东广汽集团的领投,参投方还出现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样的L4级自动驾驶企业的身影。
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如祺更多的是一家网约车公司。如祺出行隶属于广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689.88万美元,是广汽集团旗下的互联网出行产品,2019年6月26日,如祺出行在广州正式上线试运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向全国进行推进。
上线之初,如祺就获得了由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出行等的共同投资。据媒体报道,投资金额为10亿元。
一直以来,如祺出行的核心地带就是粤港澳等大湾区。公司背靠广汽集团,在基础人员和车辆设施上进行严格把关,为了针对地区的发展,如祺出行把目标用户定位在了本地人。为了保证司机的专业水准,公司还成立了如祺学院,对司机进行全方位培训和路试。2021年以来,如祺出行订单合规率已经4次位列全国第一,并且在6月、7月、8月实现连续三个月稳居第一。
从网约车平台转向自动驾驶出行数据平台,原因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网约车行业已经时过境迁。如果说3年前,传统车企进军网约车还是为自己锦上添花,如今则大不相同,由于城市规划、监管政策、疫情等原因,共享行业的融资规模也在不断的缩减。
二是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虽然背靠强大国企背景是如祺出行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规律下,不可能过于顺利。2020年,新冠疫情的来临给刚成立的如祺出行带来了新的挑战。2020、2021年,如祺出行都没有公开报道的融资发生,市场的寒冷可见一斑。
在过去两年,如祺出行也做了两件事情就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恢复和稳定健康出行业务的基本盘。疫情之后,如祺出行快速发布了一个智能数据系统平台——祺立方并且升级防疫措施。如祺出行快速反映让订单在疫情期间也快速得到恢复。在2020年2月底,如祺出行便已经回复到了日常水平的90%。
恢复了本地的订单量,如祺出行开始采取涟漪模式,从大湾区开始向外扩散。通过“涟漪模式”,目前已开通广州、佛山、珠海、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运营服务,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用户渗透率已超30%。
另一方面,在自动驾驶出行领域讲出新的“故事”。去年11月,如祺出行携手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推出的Robotaxi亮相本届广州车展。如祺出行开始朝Robotaxi整个新市场发力,将推出国内出行行业首个真正全开放的Robotaxi运营平台,为产业合作方提供Robotaxi商业运营解决方案和Robotaxi车辆运营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加速Robotaxi商业化运营落地。
转型初期,如祺出行CEO蒋华向媒体表示,“Robotaxi要落地,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没有商业能力的运营,也只是‘只开花不结果’,作为背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智能网联出行平台,如祺接下来的挑战,将是为自动驾驶插上可持续、商业化的‘双翼’”。
Robotaxi是否可以实现商业化落地,重要的是平台的运营能力,而如祺背靠广汽,拥有海量的数据和优秀的运营平台是它的优势。如祺的转型显然已经获得了自动驾驶领域玩家的浓厚兴趣,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才会出现在A轮融资的投资方名单上。从新闻报道上来看,除了财务方面的投资,各方也已经与如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一年吸金600亿,自动驾驶开始赚钱了么?
自动驾驶无疑是个吞金怪兽。
在这个行业里,金钱真的就是只一个数字而已,行业里的头部企业的融资基本都是以亿元、十亿元为单位,再小的话都掀不起水花。
据铅笔道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围绕着自动驾驶行业,海外资本已经砸入至少数百亿美元,在国内也有超过千亿人民币资本投入这个还没有稳定的技术。
△ 图源:第三方统计
2021年是这个行业再国内的投融资高潮期,2021年至今,自动驾驶赛道发生了100多起融资事件,光是披露出来的融资额就有近600亿元人民币。并且从趋势来看,该行业今年有机会在融资上再创新高。
自动驾驶行业现在的处境是,烧钱但是又不缺钱,总会有人心甘情愿为了“未来的船票”买单。
“万亿级市场,自动驾驶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想象空间。”多数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这么说。
可是即便烧完千亿,“双手离开方向盘”“开上高速,你就不用管了,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这些愿望也没能实现。
L4乃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不仅投入巨大,且短期内难以量产。但同时这个技术也是一个不得不投入,需要时间进行积累的领域。如今的自动驾驶场景更多还是停留在园区之中,想要上路,但技术与数据都还不足以提供支持。
靠烧钱永远烧不出来自动驾驶的未来。如果说,在2020年,自动驾驶公司必备的核心竞争力是融资。2021,从业者强调技术,使得AI芯片、车规级传感器等呈现出多个里程碑式的进展。那在2022年这个竞争力又是什么?
一众从业者、投资人说:是商业化。
虽然在自动化算力、AI芯片上车、激光雷达等方面,自动驾驶还存在各种不足,不过在2022年,各大自动驾驶企业都在注重技术升级的同时,集中发力商业化。
在商业生态中,一个“好技术”是可以转化成“好生意”的。真实场景的应用才是让自动驾驶证明自己的武器。 这里的真实场景,包括能够顺利完成运输/出行工作和能够搭建完整的商业闭环。可自动驾驶至今没有实现融资和造血“两条腿”走路,所有的L4/L5自动驾驶公司都在找高频、刚需、可量产的场景,但是没有一家公司跑通。
“自动驾驶行业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以谷歌Waymo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模式,走一步到位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路线;另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厂商自主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自产自销的商业模式;第三种是以通用汽车Cruise为代表的,主机厂与自动驾驶团队合作的模式。”此前毫末智行CEO顾维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大范围商业化应用之前,自动驾驶出租车便成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之一。
国内也已经有了不少实践者。
刚刚投资了如祺出行的小马智行就是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已经获准在广州南沙投入100辆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出租车服务,期限为5年。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
上面提到的如祺出行另外一位股东文远知行则在2018年就和广州的白云出租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文远粤行,由这家公司来运营Robotaxi服务。
还有已经取得了自动驾驶出行的商业化收费许可的百度。如今,乘客在北京亦庄或者首钢园区内部使用度“萝卜快跑”叫车时,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就会在3~5分钟内开到乘客面前。有用户对铅笔道表示,在首钢园内,已经看到了驾驶座位上没有安全员(副驾驶仍有工作人员)的萝卜快跑出租车。
……
从大众交通入手去推广和普及自动驾驶技术或者产品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但显然,这样的速度可能对于资本和创业者所期盼的还是太慢了。如今,各大玩家手里还有大把的钱可以继续烧下去,但对于 Robotaxi 何时能实现商业化这个问题,以及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的时间表。
(来源:铅笔道)
<<返回列表页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