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大疆无人机发布了最新产品phantom 4、小米的无人机即将召开发布会、京东在测试无人机送货,无人机领域可谓是新闻不断。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无人机市场也极其火爆。大疆无人机迅速全球化覆盖,亿航无人机CES上惊艳亮相,极飞尝试颠覆农业喷灌领域,无人机不仅频见报端,并且受到了资本的疯狂追逐。
据泰伯智库统计,201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共发生41笔融资,融资总额约15亿元。2015年,数字攀升到了81笔融资,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17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十分活跃,并且市场增长率远超全球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领域共发生4笔融资,融资总额约4亿元。2015年,增长到25笔融资,约20亿元,同比增长400%。如下图所示:
在资本争相追捧无人机市场的背后,到底投的是什么?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小村投研认为,民用无人机市场的未来方向分三方面看:1. 消费级市场将向类单反市场升级;2. 专业级市场:技术要求高、垂直服务市场空间最大;3. 载人无人机行业任重道远,仍存可能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消费级市场将向类单反市场升级
无人机一经推出到大众眼前,就与航拍画上了等号。一部分人倾向认为无人机最大的用处就是航空拍摄,C端火爆只是一时的猎奇。这句话我们认同一半,普通消费级C端将遭遇天花板,而B端和专业级C端用户对于航空摄影的强需求将支撑起整个消费级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数据表明,2015年大疆占据全球50%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销售额为10亿美元,由此估算全球市场也才区区20亿美元(近130.6亿元人民币),行业天花板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了眼前。
小村投研认为,普通消费级C端用户长期获得单一娱乐性质(高空拍摄)的盈利模式将走不下去。未来,消费级无人机将会向专业级拍摄无人机发展,面向B端和专业级C端。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和电视都采用无人机协助拍摄,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户外真人秀,《狼图腾》等电影。谈到专业拍摄,或许有人认为租直升机效果会更好,但是,租用直升机费用昂贵,且受制于航空管制不能随意飞行。而无人机是一次购买可多次使用的专业相机载体,相比直升机航拍费用大大降低。根据私人飞机网统计,市场上施瓦泽300C(2座)为每小时8000-10000元、鲁滨逊R44(4座)的租赁费用为每小时15000元、欧直EC120(5座)为每小时35000元、欧直EC135(8座)为每小时65000元,且大多租赁公司要求三小时起租,五小时为标准租赁时长。目前,行业中大疆无人机价格一直高于其他公司,最新款Phantom 4 售价8999,保守估计寿命可以到50小时(业界目前较差时限),也就是说每小时在180元。
小村投研认为,从本质上来看:消费级无人机=无人机+相机
最近,大疆刚刚发布了Phantom 4,这是一款具备高性能航拍相机的无人机,可以拍摄超高清4K@30fps、全高清1080@120fps慢动作视频,实现5公里内高清传图,实时预览功能。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乐我们的观点,即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是一个类单反相机的行业,消费级无人机或可朝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从而满足专业级用户的需求。
这方面,可以借鉴数码行业在价格和产品类型的发展模式。根据日本CIPA披露,2015年全球专业相机的货运量为3540万台(不包括摄像机),以保守每台5000元人民币的均价估算,总价相当于1770亿元人民币。
小村投研认为,具有专业级拍摄功能的无人机将会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无人机行业,4K分辨率、大光圈等专业相机特质已经有一定程度应用,随着性能进一步的提升,可以升级为专业级的相机无人机。倘若再加入美颜、跟随式自拍等功能(你懂的45度角那种)、单反式(采用背照式、堆栈式的CMOS感光元件)的成像质量等,专业的拍摄功能会引爆行业。
大胆预测,消费级无人机将会变成第一级即1000元级别(网传999元单价的飞米或许将占领千元以下的市场)市场和第二级即3000元-6000元入门专业级市场(一线无人机公司瓜分)、第三级即6000元以上的专业级市场(可能是单反公司与顶尖无人机公司合资成立的公司)。整个市场的格局在第一和第二级市场会很快形成,第三级有待开发。
2.专业级市场:技术要求高、垂直服务市场空间最大
专业级无人机领域涉及警用(边境巡检、森林防火、交通检测、人流控制);能源、国土资源(巡线、规划、勘测);农业(喷洒农药);救灾等,这部分用户的主要需求为数据采集和运输功能,一般为机构客户,要求高性能和高稳定性,对无人机飞行控制、动力系统、机体设计等有严格要求。
此时,考虑的不再是仅用开源飞控和简单的普遍用于消费级无人机机体设计,而是拥有自我迭代能力的核心飞控技术,能够现场、远程进行数据服务、维护的专业级无人机;在鲁棒性(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和冗余性(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两方面都有充分考虑和设计,能够保证无人机在极端情况和特殊环境下稳定飞行、稳定传输数据。这类无人机除了机体和技术方面的积累,还需要有所创新,如用户体验的创新和交互的创新,使得服务与应用双向增效。
在垂直领域中,我们重点说一下农业植保领域。无人机切入植保行业,强需求是农药喷洒、授粉、播种等。由此可以产生三种模式。
第一种:强需求下的无人机植保服务
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植保普遍以手工、半机械化操作为主。植保作业投入的劳力多、劳动强度大,施药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我国有近20万的农民因农药操作不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据无人机之家统计,中国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以手动和小型机(电)动喷雾机为主,其中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分别占国内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3.07%和5.53%,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械约占0.57%。
我国18亿亩耕地,业内普遍认为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植保,一年进行至少10次植保,加上基础农资,这个市场将达到900亿元人民币规模(动态滚存计算),而相较于目前全球约20亿美元(130.6亿元人民币)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一个植保市场就比全球整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6.9倍,且可持续性盈利。
根据极飞的数据,采用人工的喷洒时,一瓶100毫升左右的杜邦农药,每瓶200元,需要2-3瓶才能喷一亩。人工农药喷洒需要长时间经验,并且面对中毒风险,还要承担由于喷洒不当造成的农药浪费和后期的再次喷洒的成本,人力和物力多重浪费。而植保无人机可以实现精确高效地喷洒,一亩地只需要原来的半瓶农药,作业人员无中毒风险,保守估计每亩节省300元。而如果采用传统的拖拉机喷洒,由于巨大轮胎的碾压还会造成10%的减产。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大飞机呢,一次性植保很大面积,不是更加高效便捷?由于大飞机需要一定的飞行高度,农药或者种子等农资在空中飘散,无法准确进行植保,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一般需要多次飞行进行同一次植保。如果飞行高度较低,飞机向下的巨大空气压力,会造成植物大面积碾压式死亡,并且由于我国农田种植分散,很难统一进行植保。所以,大小合适的无人机更加适合中国市场。
第二种:行业外延部分服务(如农资公司、喷洒器械公司、支付平台等)
这时候就是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无人机公司可以通过云服务来实时进行农资使用规划、购买、结算等,省去了原始的各个环节,基本是类似于“滴滴喷药”(一键解决喷药问题),做到一个真正的新型传统农业植保行业。小村投研认为,这种垂直领域里的跨行业合作可以提供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第三种:切入无人机保险领域。
在植保无人机领域,无人机通过机载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可以实时监测农药喷洒情况,控制农药喷洒精度,根据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植物分布等调节喷洒密度和浓度,并实时传输农药使用情况、飞机飞行数据、结算支付费用等数据,做到实时跟踪喷洒,作物喷洒前后图片存档(验证效果)、精确结算等功能。
同时,由于目前无人机的飞控技术并不十分成熟,再加上动力系统无法真正满足植保需求,会出现诸如无人机飞出既定区域喷洒农药、无法单架次完成大面积农田作业、附近人群、牲畜中毒、水源受污染等情况,除了需要本机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之外,保险大数据也需要跟上,通过精算来制定出合理的保险产品。无人机保险能分摊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对意外受损的个人和单位进行经济补偿。
具体而言,通过长期积累下来的大数据而产生的无人机植保保险可分为农业植保保险产品(可保效、保质等,为商家和农户提供全新的保障措施)、无人机保险产品(保无人机本身、相关风险造成损失的保险)。
基于这三种模式,在更大的产业角度形成农业植保无人机行业,包括植保无人机公司、保险公司、农资公司。这个时候,讲求的是用户体验,比如植保服务是否一个电话后立即下单,植保效果是否明显,结算是否实惠等。同时,农资公司会跟无人机公司进行行业整合,打通无人机与农资行业,达到规模效应和上下游结合后的成本降低效果。
综上所述,小村投研认为,专业无人机市场会产生两极。一极会是无人机整机的提供平台,这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用途,来生产出专业级的无人机;另一极,专注于提供服务,无人机只是一个载体来完成该服务,如植保、物流等。也就是说,垂直到只做专业级无人机,或者垂直到某一个服务领域,应用无人机都将带来巨大增效。
3.载人无人机行业任重而道远,仍存可能性
对于在CES上备受讨论的载人多旋翼无人机,我们认为可行度并不高,业界也有人戏称为“飞行的棺材”。载人无人机最重要的是安全。从机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角度,目前固定翼的大飞机(客机、战斗机)是可以进行滑翔的,在发动机停车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命作用;单旋翼飞机(直升机)也是可以自自救的,在失事降落时,可以通过自旋转来进行迫降,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而目前的科技无法使多旋翼无人机自救。所以我们认为,在自救的功能未设计出来前,这样的飞行器有很大隐患。
此外,在航空管制方面,目前还未出台低空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法规。当下阶段应该是先验证安全性再是飞行方式和路径。
载人无人机是一个让人非常期待且将大大带来交通便利的高新技术行业。如果能安全、稳定地飞行,当然不排斥。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条捷径的,至少在机体安全性问题上可以得到验证。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得到安全验证的直升机作为载体,进行无人化操控改装,通过地面站、卫星的精确导航,或许可以是一条半创新的坦途。
总结
小村投研认为,对于民用无人机,行业会朝着更加细分的领域发展,紧贴强需求,深入垂直领域,实现跨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核心技术,是否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否能贴近消费,是否能有大的增长空间,是否能可持续性发展,是否能带来创新性的变革。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