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将迎历史性变革:发行上市制度求变,伸手抓住自己的BAT!

更新日期 : 2018-02-05 09:47

2018-02-04 11:29 投资界  李拜天


去年下半年,港股市场刚刚迎来一系列号称“20年来最大变革”的制度改革,今年初A股的历史性变革就提上日程,资本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开阔。

  这个周末前,证监会披露的2018年工作内容中,一项重大计划浮出水面。伴随着其“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等新提法,“A股有望迎来自己的BATJ”的话题瞬间被引爆。

  去年下半年,港股市场刚刚迎来一系列号称“20年来最大变革”的制度改革,今年初A股的历史性变革就提上日程,资本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开阔。

  证监会信号:改革发行上市制度

  1月31日晚间,证监会指出:

  “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2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金融监管与你无关?银证保2018年发“大招”事关每个人》,文章提到:

  “别看只有短短几句话,这可意味着发行上市制度的大变革。不光是互联网企业,符合国家战略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都有望得到特别的制度支持。路径也不止一条,IPO、再融资、并购重组,条条大路通罗马,资本市场将全方位拥抱这些新领域的优秀企业。”

  步入2018年,短短一个月间“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等说法就多次被提及:1月8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提出,要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场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1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强调创新制度安排,将深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改革……

  早有风吹草动,但具体政策尚未面世。整个资本市场都在翘首以盼进一步的消息。

  A股市场内外压力均在,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回顾过去几年A股的政策变化,2009年7月26日,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开闸,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启了本土VC/PE的退出渠道;2014年战略新兴板被提出,虽然此后被搁置不前,但也一度成为证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引起资本市场的巨大兴奋感。

  改革巨轮依旧向前,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优化新股发行上市的条件?

  各大资本市场向科技股伸出橄榄枝,赴港上市潮初现

  港交所去年“搅动人心”的政策改革,显然也让A股市场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2017年8月,香港曾尝试设立创新板,一旦成功,对于VC/PE来说,透过资本市场退出的渠道又多了一个,对于创业者来说,港交所设立创新板,无疑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融资的平台。

  紧接着12月25日,港交所宣布将在主板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三类企业从中受益:新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必须是“新经济股”;放宽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作第二上市;无收入的、但市值在15亿港元以上的生物科技企业。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当天表示,“相信香港有条件打破美国吸纳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的主导地位”。

  这意味着,当年阿里巴巴因为股权问题被港股拒之门外的事情,让港交所在4年后终于揭开伤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很多业内人士都在谈赴港潮将起。比如最近,独角兽小米公司即将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赴港上市传闻中还包括猎聘、映客、快手、陆金所等炙手可热的公司,以及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的平安好医生……。

  而在港交所改革之前,新加坡早已在2016年8月通过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或也将在今年迎来首个IPO。同股不同权的声音在亚洲范围内起此彼伏,对于A股来说就像是晃在眼前的灯光,吸引着众多跃跃欲试的企业和投资者,也显示出全球资本市场都在对科技股抛出的橄榄枝。

  面对全球资本市场对优秀科技股的追捧,港股已经行动起来,为企业提供更舒适的上市环境,A股显然也不能落后。

  当年错失BAT的遗憾,和今天留住独角兽的期待

  不能否认,从上市数量上来来,近几年A股表现不俗。

  2016年A股IPO数量248宗;2017年则为436宗,共筹资2304亿元人民币。除了首次超越400宗,迎来A股历史IPO数量的新高外,2017年中国A股IPO数量排名也居全球第一。这个成绩单的大背景是,2017年全球IPO宗数和筹资额金额大幅上升,成为近十年来最活跃的一年,这一波节奏被A股市场牢牢把握住了。

  美中不足的是,中小型企业是2017年A股IPO的主力军,“巨型”IPO的缺席依旧让这个成绩单不那么完美。根据《安永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前十大IPO筹资额均低于50亿元人民币,而2016年则有3宗IPO募资超过50亿元。

  融资金额的大小一定是和头部企业的融资密切相关的,稳重有进的资本市场,曾在几年前因为阿里巴巴等一众互联网企业没能登陆A股,让很多投资者唏嘘不已。2014年阿里巴巴美股上市,其当年的融资额相当于排名第2到11位企业的总和,“痛走”海外的阿里巴巴创造了当年美国最大的IPO。而和阿里巴巴一样,排进目前全球市值前十名的腾讯,上市地也是在香港,百度、京东也是在美国上市,都与A股无缘,确实昭示了资本市场的遗憾。

  2017年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迎来高潮,特别是教育、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争相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例如信而富、众安在线、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等企业。这样的情况在2018年不知是否还会继续。

  所以,证监会的重大改革,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让优秀的好企业留在国内、留在内地市场,让国内投资者分享优质公司成长红利,吸引下一个“阿里巴巴”、“腾讯”在A股上市。

  把下一个BATJ抓在自己手里

  而说到底,“放宽”政策的A股正敞开更大的怀抱接受创业公司,就在这几天,它已准备好迎接两个明星企业。

  2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阿里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为自己

  “亲儿子”IPO扫清障碍,有人分析,阿里入股蚂蚁金服可能是后者将在A股IPO的信号。蚂蚁金服的上市步伐正在加快,A股的政策利好已经显现,不知能否彻底破除蚂蚁同港股的绯闻。

  如果说蚂蚁金服登陆A股尚有其不确定性,那360回A的板上钉钉,以及A股市场对其回A在“办事效率”上的支持,则彰显了A股留住独角兽的决心。回顾360回A的步伐,2015年尚在美股的360宣布将私有化,2016年7月完成;2017年3月,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不过半年后宣布将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市场,彼时是2017年11月2日;赶在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江南嘉捷顺利过会。2018年2月2日江南嘉捷宣布:自2018年2月28日起,变更公司证券代码和证券简称,拟变更后的证券简称三六零,拟变更后的证券代码为601360。

  想要把下一个BAT抓在自己手里,A股还有哪些可期待的优秀上市标的?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1日,全球共有220家独角兽公司。其中,中国的独角兽公司数量达到59家,包括滴滴、小米、大疆、摩拜、途家等企业。小米似乎将与香港市场结缘,新政策指引下,不知A股会收获哪颗新星。

  下一个BAT是谁还未可知,但在360回A和证监会上市制度改革下,BAT等中概股的回归也成了不少人的新憧憬。A股已经向更多优质企业打开大门,渐渐成为成为全球企业上市的“新目的地”。


<<返回列表页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