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刚刚经历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黑色星期一”,断崖式狂泻让不少股民哭瞎。
话说,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证监会门口,又有新作品,这次来了7只牛。
然而,比A股暴跌更可怕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刚刚,保监会召开紧急会议!
12月13日下午3点,保监会紧急召集各保险公司负责人在京开会。保险业各大佬陆续进入保监会大楼。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会议上关于险资举牌发表观点:
1、险资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
2、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加强现场检查,查实查深查透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坚决刹住投资运用的歪风邪气。特别是对个别保险机构在股票市场“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规范。
3、推动万能险规范有序发展,研究制定一系列刚性约束。强化比例控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降低负债成本,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必要时继续降低审批利率的上限;严格压力测试,研究制定出台现金流管理和负债压力测试制度。
4、严格防止“动机目的不纯”的投资者投资保险业。一要严格保险机构股东准入标准;二要强化股东穿透监管;三要强化股权结构监管;四要加强资本金真实性检查。
另据腾讯财经,项俊波措辞严厉,表示下一步将实行险资举牌备案制,对于股权收购行为,监管将更严厉,禁止使用杠杆资金。项俊波警示某些保险公司,约谈十次不如停业一次,不行还可以吊销牌照。
不得不说,这招够狠!
以下为项俊波内部讲话的主要内容
一是要成为国家发展的稳定器。要做风险的管理者,不做灾害救助的旁观者。立足主业,回归本位,充分发挥保险分担风险和补偿损失的保障功能,筑牢国家风险防护网。要做社会稳定的促进者,不做社会治理的缺位者。发挥保险“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行业优势,把保险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要成为人民生活的保障器。为人民提供病有所医的保险,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让保险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撑。为人民提供老有所养的保险,推动保险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强有力的第三支柱,让保险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晚年生活的可靠托付。
三是要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要成为“脱虚向实”的助推器。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本,也是保险业健康发展之本。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
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
项俊波指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直面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几年特别是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颁布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保监会党委一以贯之地抓监管、防风险,保险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改革发展实现了新突破。顺利推进保险产品费率、资金运用、市场准入退出等三大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保险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预计今年保费收入将跨越3万亿元大关,保险业总资产将接近15万亿元。二是服务大局取得新进展。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巨灾保险等业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发挥,保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三是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偿二代正式建成和实施,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防范、处置机制。针对保险市场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程度,逐步加强和升级监管举措。
一是正本清源,坚守“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不动摇。要分清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主次。保障是保险业根本功能,投资是辅助功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保障,决不能本末倒置。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要正确分清监管与发展的主次。监管是根本功能、核心职责、主要职责。监管是健康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科学监管的结果。只有监管科学有效,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要进一步扎实做好监管工作,巩固发展的基础,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发行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是从严从重监管,切实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保险资金运用必须把握审慎稳健、服务主业的总体要求,把握好三个原则:投资标的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下一步,保险监管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引导保险资金坚守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守住风险底线。一要健全监管体系。持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分类监管等手段,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投向、范围、方式、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等。二要加强现场检查。查实查深查透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坚决刹住投资运用的歪风邪气。特别是对个别保险机构在股票市场“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规范。三要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研究制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标准,开展定期执行情况的评估,促进保险公司承保和投资协调运转、资产和负债良性互动。四要加强境外投资监管。严格控制保险资金对外投资节奏和重点,进一步明确境外投资的资质条件以及境外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和投资运作标准,规范内保外贷、境外发债融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防范个别机构激进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隐患。
五要加强监管协调。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部门协作,在规范和约束保险公司一致行动人行为、跨市场类资管产品监管、规范杠杆收购行为等方面,强化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防止监管套利,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是完善规则,推动万能险规范有序发展。一要加强制度约束。进一步改造万能险业务规则、重塑万能险发展生态,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保证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二要强化比例控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推进保险机构优化业务结构,鼓励支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对于落实不到位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毫不手软,严格采取停止接受新业务等严厉的监管措施。三要降低负债成本。对按规定需要审批的产品坚持更加严格审慎的原则,并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必要时继续降低审批利率的上限。
同时,加大对备案产品的抽查力度,完善产品退出机制,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四要严格压力测试。研究制定出台现金流管理和负债压力测试制度,针对高现价产品占比高的公司加强窗口指导,进一步防范现金流和利差损风险。
四是狠抓源头,解决公司治理缺陷和不足。突出抓源头、抓基础、抓内控,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作为治本之策,进一步完善以治理架构、治理机制、透明度为三支柱的公司治理监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一要严格股东准入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财务类、战略类和控制类,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严格防止“动机目的不纯”的投资者投资保险业。二要强化股东穿透监管。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真实股权结构和最终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式监管。
制定《保险公司章程指引》等规定,重点关注股东义务、董事选任机制、决策授权机制、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防范治理僵局、管控失效等重大公司治理风险。三要强化股权结构监管。将进一步降低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修订完善《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加强关联关系监管,强化对关联交易合规性和公允性的核查,防范“一股独大”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加强产融隔离,推动建立健全保险企业与产业资本的隔离机制,建立风险防火墙。四要加强资本金真实性检查。将根据新的股权管理办法,严格核查保险机构入股资金来源与流向,严防用保险资金或通过理财方式自我注资、自我投资、循环使用。将把资本和资产的真实性列为监管的重点内容,强化资本金的真实性审查,确保资本金来源依法合规。
五是划出红线,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下一步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一要强化管控问责,加强对直接责任人、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的问责,市场主体要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办法,抓住关键领域、关键业务、关键岗位,健全自上而下的问责机制,倒逼从业人员自我加压,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责任。二要加强监管问责,恪守严监管的方针不变,要大力提高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的成本,坚持执行双罚制,对个别影响恶劣、屡犯不改的机构,必要时采取顶格处罚;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处罚,推进实施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取消或市场禁入措施,为制度装上牙齿,以问责推进监管制度的落实。三要强化司法移送,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凡是涉及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的险资举牌事件是周一A股暴跌的幕后黑手之一,然而,昨日下午保监会就立马召开了紧急会议,明确在资本市场上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看来,开市可能又将风起云涌。
比A股暴跌更可怕的事来了!
受到“黑色星期一”影响的不只有A股,债券也同时遭到血洗。
这一天,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暴跌逾1%,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中债10年国债估值大幅上行6BP至3.15%关口,刷新2015年11月10日以来新高。在此之前,从11月29日起,国债就遭到了两度下跌,也就是说远期对国债价格看跌的预期强烈。
以往股市的起起落落已经让股民们产生了抗体,以至于如今对国债期货的大跌,多数人还没有警惕感。国债期货利率代表着市场利率的走向,国债走跌,市场利率上升,对高杠杆经济将造成风险。
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许冬石认为,美国12月份加息的市场预期概率升到100%,美元表现格外强劲,资本流出压力加剧,央行维稳汇率及预期的压力加大。资金面持续紧张,倒逼债市去杠杆进程加速。
通胀升温,中国应该抢先美联储加息?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称,近期股债汇“三国杀”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此前不断强调的通胀预期升温,只有通胀才能逻辑自洽地系统解释当前的一系列现象,并推演未来趋势。
随着通胀不断抬头,全球货币收紧的预期持续升温,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超过90%,市场上调2017年美联储加息次数到2次以上,经济学家也渐渐开始热议中国加息的可能。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称,目前中国加息条件尚不完全成熟,而12月15日美联储很可能率先加息,仍需观测明年其加息的进程和影响,以及中国通胀、经济运行等数据的变化,才能判断加息条件是否成熟。
然而,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此前则指出,从价上看,虽然央行没有加息,公开市场各类工具各种期限的操作利率也维持稳定,但实际上央行通过“缩短放长”的策略已经悄然提高了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综合资金成本。
以后向银行借钱,可能要多给利息了
其实,自从2012年6月这轮降息开始,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7.05%下降到现在的4.9%,下降幅度高达30%。利率的下降,直接意味着月供减少,然而现在,形势已经变了。
近几个月全球通胀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特朗普新政可能改变全球通胀预期,再者,货币宽松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继续宽松的潜在风险巨大,而且,如今美联储加息周期重启已经成为确定性事件,欧洲、日本央行由降息转为维持利率不变,中国央行货币市场利率将收紧。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