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春:我的投资逻辑与底层互联网哲学观

更新日期 : 2016-08-18 10:42

2016-05-09 11:06·  投资人说

如果将传统行业往互联网的迁移,比喻成一场“移民”行动,那目前国内的现状无疑是火爆且浩大的,而这过程中影响你是否能“移民”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就在于你能否完成底层的思维方式的迭代与转变。

  今天,投投要与你分享的是,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先生的一篇,有关互联网时代下底层的思维方式演变的文章。吴世春先生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先后在华为百度工作,转战移动互联网后,推出过精品应用“食神摇摇”和"万游助手"。投资的案例包括蜜芽、趣分期唱吧、小牛电动、一呼医生、51社保等优秀企业。


  1.决定我们投资的四个维度

  我是在09年的时候开始做天使的,到现在一共投资了140多个项目。因为当时是金融危机时期,那时候投到200万人民币的话就是一个非常贵的项目了,一般大概能拿到50万人民币,创业者就非常感激了。

  当时其实也并没有想通过机构天使的方式来做天使投资,但如果有熟悉的创业者找到我,我看到项目的想法非常好,而且创业者说只需要大概多少钱就可以把这个项目启动起来。只要人比较靠谱,我就投了。当时尝试性以“个人天使”投了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大掌门)帮我获得了1000多倍的回报。这样直到后面两年,陆陆续续依靠口碑,很多创业者开始找上门来要投资。

  我的投资逻辑很简单。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价值90%在团队,而团队的核心和发展瓶颈都在CEO身上。我们决定投不投主要参考4个纬度:

  最好是技术背景:不用多说,网络革命是由技术驱动的;

  有产品思维:代表理想,他要清楚的知道市场上好的标杆在哪个位置,这样才能不断思考;

  有商业嗅觉:代表现实,他需要知道钱在哪里,观察市场时机,获取第一波聚焦;

  有投资眼光:他可以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就可遇不可求了;

  具有这四个维度的创业者基本都能大成,但可遇不可求。一般具有前三个条件中的两个,我们就会投。

  之所有有一个这样的投资逻辑,也是符合物理学”第一性原理“的思维路径,我们做天使投资的,最大的目标就是发现种子选手。

  于是,每见一个创业者,我都会想他会不会是一个去纳斯达克敲钟的人。因为投资就是投人,但投人本身就是一个玄妙的东西了,没办法说清楚。但我相信成功的人一定有某种共通性,我努力的去揣摩这种共通性在什么地方。

  *图为,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工业时代的四根支柱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理解的互联网思维,比如羊毛出在猪身上,共享经济,众包,价值的重构,口碑,颠覆,等等。但这些可能都是很浮躁的互联网思维,这些东西不是互联网出来后才存在,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它们在这个时间点集中爆发出来而已。

  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现象上的东西,而是哲学上的互联网世界观。世界观才是思维的底层代码,思维不可能超过世界观的高度而自己变异。

  先说说工业时代的世界观。那个时代是由牛顿开始的,他发明三大定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工业时代就是牛顿时代。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对三大定律的一个应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也是对三大定律的一个应用。工业时代的世界观,我觉得是由四根支柱构成:决定论、因果论(精确讲应该是简单因果论)、机械论、还原论。

  第一根支柱:决定论,认为世界是物质性构成的,就像我们学过的物理一样,只要给一个初始条件,加上牛顿的定律,一定可以推导出未来的状态。

  第二根支柱:(简单)因果论,认为一切都是由人类当前能理解能论证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知道结果。

  第三根支柱:机械论,认为世界像钟表一样精确的走动,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

  第四根支柱:还原论,认为世界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在爱因斯坦之前,这些理论被当作真理,能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甚至认为物理学已没需要再补充新东西了,包括哲学层面。

  *图为,库尔特·哥德尔(右一),美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3.哥德尔窘境的出现

  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牛顿的定律仅适用于低速的宏观的物体,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解释的通。但若在微观世界里,把时间这个维度加上去,就完全不适用了,这就是它的bug。

  任何一个已知系统若出现一个bug,一定要用一个更大的系统来统一它,才能解释它。这被称为哥德尔窘境,bug是悖谬点,更是机会点。我们认为系统之内是常识,跳出系统之外看是见识。见识比常识更重要。

  见识比常识更重要,所以需要看到更高的维度,展开降维打击,这才是非常高明的。牛顿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巨匠是爱因斯坦,他一个人开启了一个相对论的时代。

  牛顿认为,质量和能量无关,爱因斯坦用一个公式:E=MC2,把能量和质量统一起来了,引入时间这个维度充分解释了光速情况下,速度越快,时间越慢。

  那爱因斯坦的理论有没有bug呢?,也是有的。他的理论无法解释波粒二象性,光是粒子还是波,这差不多持续了三百年的一个讨论。最后认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玻恩提出了概率波来解释。

  粒子到底是什么状态,这是不确定的,它是取决于你是否观察。薛定谔指出了一个很复杂的波动方程,相当于哲学层面的,解释了粒子的状态。这是科学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实验——薛定谔的猫。这个猫是死是活,是不确定的,它的死活是取决于你是否观察。

  你不观察,它可能是活的,你观察,它可能是死的。所以爱因斯坦不能理解的就是上帝在掷色子吗,还有什么事是不确定的吗,他至死都无法理解。这个不止是科学之争,已经上升到哲学的世界观之争。

  4.从牛顿世界观到互联网世界观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就同科学的发展一样。工业时代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有相对足够的数据,能对未来进行准确的分析。

  现在的时代,市场变化速度超过企业的变化速度,专家的预测全部是错的,商业计划书通常也是错的,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对应牛顿的世界观,互联网时代对应的就应该是量子力学的世界观。

  互联网的世界观也有四根支柱:概率论、不可知论(精准讲应该是复杂因果论,因果永远是成立的,只是当前的人类还没能力论证因和果之间的复杂逻辑)、整体论、自组织。

  第一根支柱是概率论,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从决定论到了概率论。不能预言每次结果,但可以确定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工业时代,我去银行贷款,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然后可以赢得用户,销售出产品,基本是一定的。互联网时代,比如你生产手机,不是说足够多的产能、价格降的足够低就一定能卖的出去。

  诺基亚产能最高,肯定可以成本最低,销售网络最广泛。但最终崛起的是小米、苹果。康德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就提出不可知论(复杂因果论)。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投资人说注: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来源知乎)。

  第二根支柱是不可知论。互联网时代不可知才是常态,确定的结论恰恰是不靠谱的。原来最重要的假设是,我知道用户的问题是什么,我知道解决方案和产品是什么,去解决之前认定的需求。

  恰恰这里非常危险,原来我们以为两者都知道,但大部分情况我们只是自以为知道,对用户和市场的了解很可能得是错的。承认不可知论是创业的前提。物质世界里,我确定知道这个事物的存在。在量子世界里,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可知论。

  热力学和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都是源于发现了不可知论,最后才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你不知道是波还是粒子,取决于你此时的观察,取决于你此时全新的认知。

  第三根支柱是整体论。之前的还原论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部分是连接。这两瓶水加起来不是两瓶水,还有两瓶水之间的连接。基本粒子分到最后,可以发现由连接而有的一种相互关系是它的一个永远存在的本质。

  有个著名实验叫量子纠缠,我们知道两个量子,如果你观察它时,它是各自不断旋绕的,即使把它俩隔离很远,它俩依然是维持一种互为正反的旋绕。

  几乎伟大的思想家的思维方式都是整体论的思想。像马斯克也常讲的“第一原理”(投资人说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从头算,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然后根据事实推论——来源知乎)。

  这其实就是整体论的一个概述,学会利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比较式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我们大部分人生活中总是去比较,别人做的好,我也去做,比他做的更好,更大。这种叫持续性创新,这种只能产生小的发展,不能产生颠覆性的发展。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一层一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再往上走。不是说我在宝马和通用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更好的车,那样很难超越宝马和通用。马斯克做的车,是从来没做过车的人靠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个车。

  第四根支柱是自组织。从基本粒子到生物,到自然界,到社会科学,到社会网络,都是自组织。《混沌到秩序》里说:“跟能量和质量一样,自组织是物体的内在属性。”物体内在就存在自组织的状态,比如说分子、原子,很多排列,特别的有规律。

  相邻个体之间基于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就能涌现出整体的复杂性,这就是自组织。(这个复杂的自组织机制,可能就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不可知”,也就是复杂因果)。

  微信的朋友圈,包括群,就是一种自组织。没人规定这个群必须怎么样产生、怎么运转,是一个自组织的状态。规则也非常简单,微信群的规则是所有社区里最简单的规则,一秒钟里拉两个人就成了一个群。

  但微信群实际上也是所有社区里最复杂的一个。第一是最大的,第二内容产生是最丰富的,参与者是最广泛的。但只有在简单规则下才能涌现出巨大的复杂性。

  去年的股灾,我相信微信的广泛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看到微信的群和朋友圈加剧了恐慌情绪的传播,加速传播。再比如,优衣库视频也可以看到,内容不需要在互联网的某个网页或搜索引擎里更甚至在微博上出现,内容都在群里以及朋友之间快速被转发。这远远超过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

  自然是自组织的,生命是自组织的,社会动物是自组织的,社会网络也是自组织的。成千万条鱼在海里像一头巨兽一样的游动,拐弯。鱼和鱼之间看似没交流,鱼的整体运动,好象有人在指挥一样。这种一致性怎么来的,为什么没有鱼跑到外面去。单个蚂蚁是己知的行为最简单的动物,百万只蚂蚁在一起就会组成一个整体,形成集体智能。

  它知道怎么去绑架,有人护卫,有人供给,有人获取食物,分工特别好。一只蜜蜂只有6天的记忆,作为整体的蜂巢却有180天的记忆,是一只蜜蜂寿命的30倍。

  《失控》里说:“随着成员数目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性增长。”当连接足够多就会产生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量变引发质变。

  有个游戏,白格子代表生,黑格子代表死,一个科学家设立了三个游戏规则:任何一个格子的活邻居少于两个就死掉;活邻居为2-3个就继续活;活邻居大于3个就死掉,之后这个游戏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出现格子之间的不断死亡、合并、延展的状态。

  美国很多科学家在玩这个游戏。自然、生命、动物都是自组织,人类社会是否也是自组织。有两个人跑到大街上往天空看,就吸引一些人往天空看,从而吸引更多人往天空看。不需要有人去引导,不需要有人去组织。

  还有一个概念叫所谓的“5%知情者”。在一个公司里,只需要5%的人知道要达成目标,就会有90%的机会让其他成员达成目标。随着团队越来越大,需要的比例群越来越小,内部的传播和自组织是存在的。

  亚当斯密说过:“微观的自利行为会使得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均衡,市场的这种自组织行为称为看不见的手。”比如股市,当估值过高,很快就有人做空,当估值过低,就会有人抄底,不需要有人刻意引导。个体的自利行为,使市场整体向均值回归。

  *图为,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 ,因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承认不可知论,拥抱不确定性

  这个新的世界观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承认不可知论,拥抱不确定性。

  科斯说:“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两个深厚的认知基础上:承认无知和包容不确定性。”不可知论不是消极,而是要求我们的视野从客体变为主体,态度从傲慢变成谦虚。需要我们从计划变成认知,从规划变成演化。从决定论到概率论进化,就需要我们承认这世界是不可预测的。

  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每天都是起点。对于一个团体,最重要不是制定执行计划,而是制定认知计划、学习计划,对当天每一种新的情况产生新的认知,这才是最关键的。

  原来的科学管理流程是,我们已知用户需求,然后制定一个解决办法,中间靠计划、执行、评估做推进,这在工业时代是合适的。工业时代是相对稳定的环境,足够多的已知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石油巨头、钢铁巨头、煤炭巨头、汽车巨头,都是靠泰勒的科学管理指导生产的。

  知道总共有多大市场容量,投入多少钱去研发,什么时候产出,做多大的市场,投入多大的预算,可以卖出多少量,产生多少利润。但互联网时代,若按这样的方式去做往往是错误的。往往是过剩的。

  互联网时代首先有不确定性,这才是市场上唯一确定的事。创新在加速,市场就不可知,原来的商业计划常常是错的。阿里一开始目标是一个企业黄页,接下来做了一个B2B,再孵化出支付宝,现在构成一个大生态。360想做一个论坛搜索,靠这个融到钱,做不下去时,一个小团队摸索出了一个安全卫士,再衍生到浏览器、导航、360助手。

  百度最早期的商业计划书是给门户提供搜索引擎,拿到第一笔钱。等拿到第二笔钱时是计划做中国市场的CDN。后来又做了一个企业搜索。这三样都没做起来。后来做自己的搜索门户才起来了。

  创业者首先要假设,世界是不可知的,假设预测都是错误的,首先要制定学习计划而不是实施计划。这是商业的一个重大变化,从火箭式到精益式创业的变化。

  火箭式就是工业时代这种,投入几千人,搞一个什么东西出来。微软就是火箭式,每一个版本都投入大量人去做,每一个版本都做销售计划,所以它在互联网时代没一款产品是成功的。它有最多的钱,最多的工程师,占据了桌面,但在互联网时代一无所获。

  谷歌的精益创业,它不是去计划,去做一个什么东西,而是有一个实验室,推出一些小玩意让用户试。公司里20%的时间可以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

  Facebook一开始就是把大学女生的照片扒下来,比较一下谁更漂亮,很简单一个玩意,在哈佛推广,慢慢在其它学校推广,做到东海岸、西海岸、全美、全世界。它没说一开始就做一款社交软件覆盖全美,它每一步都是迭代,小步前进。

  iPhone刚出来时网速极慢,容易丢包,没任何app,没导航,摄象头200万像素,那时诺基亚是500万,它没横向键盘,没剪切复制,只有黑色背景壁纸。当时诺基亚的副总裁参加发布会,兴奋的给总部说,iPhone完全没戏,他们完全不懂手机。但很快它迭代到了iPhone3时就很成熟了。诺基亚就从2000多亿美金变到70多亿出售给微软。

  一个从A点直接到B点的直线不会存在了。一条不断往复、螺旋前进的曲线才是新常态。小米的粉丝经济的成功概率是一个伪命题,但小米的产品打磨、小步快跑才是它的精髓。

  很多人试图去学它的粉丝经济和参与感。我觉得扯淡的成份比较多。用户只要用着你东西好,为什么要参与。iPhone开过多少粉丝见面会,送出了什么福利?iPhone用户也没说我要去苹果公司干个嘛。可能粉丝经济只是障眼法,产品才是硬道理。

  现在企业管理有一个很流行的东西叫KPI。一些大公司比如索尼就是被KPI所累。KPI在工业时代是容易理解的。在不确定性的时代,KPI往往是害人的。业务如果非常稳定,没人竞争,制定KPI就有意义。全新的市场,制定KPI完全没意义。这个时代KPI不能反映出一个公司创新的活力。要完成KPI最简单的方法是扼杀竞争。创新没法完成KPI,创新也不是靠KPI规划出来的。

  KPI是基于工业时代下的思维路径,但在互联网时代,它可能会使得你的企业走向灭亡。所以我们要拥抱不确定性,借用互联网时代下的思维方式,不断进化。

<<返回列表页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