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变脸百态调查 上市公司进入一场业绩变脸周期

更新日期 : 2018-02-01 09:39

2018年02月01日 07:06 新浪综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维 实 习 生 柳瑶 徐慧瑶 北京报道

  A股公司变脸季

  上市公司正在进入一场密集的业绩变脸周期。

  一方面是不少上市公司出现了数十亿乃至百亿级的巨亏;另一方面则有部分公司偶然发生了存货减值,让市场大跌眼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应对退市、ST机制从严的财务洗澡诉求,也有宏观政策、市场环境、融资条件变化下的经营性退潮。这场业绩变脸潮中,更不排除有信披瑕疵、市场操纵、违规占款等情形闪烁其中,而这些动作自然也将被执法者严密盯防。(李维)

  导读

  记者发现,多数上市公司的巨亏与市场低迷、行业政策变化、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有关;但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的业绩变脸潮反映出当前证监执法从严下,部分上市公司正在出现原形毕露的情形。

  许多年的年初业绩预告,都没有像2018年一样让A股投资者们措手不及。

  1月30日晚,曾陷入“贝壳偷跑”质疑的獐子岛(7.7300.000.00%)(002069.SZ)发布公告称,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又一次出现了异常,存货资产减值导致公司从原本去年前三季度的盈利近亿元直接转为全年亏损5.3亿元-7.2亿元。

  与之类似的,还有业绩预亏1.2-1.4亿元的皇台酒业(9.330-0.42-4.31%)(000995.SZ),也宣布出现了6700万元的成品酒库亏;而更受市场关注的,无异于复牌后乐视网(7.340-0.81-9.94%)(300104.SZ)计提的百亿元巨亏,其主要亏损来自对贾跃亭等关联方的应收账款和长期资产的风险计提与减值。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巴士在线(13.3900.000.00%)(002188.SZ)、保千里(600074.SH)及上述等公司在内,足以引发市场关注的巨亏公司数量已达10余家之多。

  记者发现,多数上市公司的巨亏与市场低迷、行业政策变化、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有关;但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的业绩变脸潮反映出当前证监执法从严下,部分上市公司正在出现原形毕露的情形;此外,退市制度的完善也可能促使不少上市公司通过释放亏损来提前进行财务“洗澡”。

  业绩寒潮

  业绩的“变脸”和巨亏成为当下资本市场的情绪乌云。

  “往年开年时,也会有部分公司预告巨亏的情况,只是今年数量、金额都超出了市场预期。”1月31日,面对这种现象,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表示,“这些公司的巨亏有一定的共性,一是金额较大,不少达到数十亿量级;二是修正较多,许多前三季度还在盈利的公司,突然到年底出现亏损了;三是和往年业绩相比,亏损增加幅度让人震惊。”

  发生超预期巨亏的公司案例不胜枚举——10月30日晚,ST保千里(3.020-0.16-5.03%)宣布从去年三季度末4.04亿元盈利转化为大额亏损且无法确定;而湖北宜化(3.460-0.38-9.90%)(000422.SZ)也预计公司将最高出现48亿元的巨亏,是2016年的34.5倍;此外,中国船舶(24.6700.000.00%)(600150.SH)扣非后亏损预计最高也将达35亿元,较前一年持续扩大。

  不少公司的业绩巨亏与政策压力、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关。

  例如去年的去产能、环保整顿等工作的加强,就成为一些上市公司亏损的原因。湖北宜化就表示,去年重要子公司的停产整顿就给公司带来了共计22-26亿元的亏损;同时2家子公司也因技术整顿、环保改造发生亏空。

  中国船舶也表示,亏损原因和当前海工市场低迷、船舶价格仍处低位等因素有关。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上市公司的密集巨亏更和日趋紧张的企业融资环境也有着一定联系。

  “不少上市公司或实控人都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去年严控非标贷款,这让信贷额度也进一步吃紧。”北京一位国有大行信贷经理表示“一些企业遭遇抽贷后,不得不去寻找民间融资,进一步拉高财务成本,造成亏损放大。”

  这种现象似乎不是个案。

  由去年三季度末最高2.1亿元盈利预测急转为18亿元亏损的巴士在线就陷入了资金链紧绷的尴尬,原总经理王献蜀的失联原因就与卷入民间借贷有关;巴士在线方面表示,由于王献蜀以公司公章对外签署借款合同,还导致公司产生了隐形的债务纠纷。

  1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巴士在线北京办公室现场获悉,资金链紧张已经导致公司出现拖薪问题,并导致不少员工离职。

  “目前无法联系上王献蜀。”一位接近巴士在线人士表示。“这里面有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也和公司内控出了漏子有关。”

  同样发生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还有*ST海润(0.970-0.05-4.90%)(600401.SH),该公司1月31日称,其已累计发生高达4.26亿元的银行贷款预期,同日业绩预告也披露,公司预计最高亏损达28.4亿元。

  财务“洗澡”诉求

  被市场形容为“连环炸”的密集预亏,已经对A股市场情绪带来了冲击。1月31日,在权重股的护盘下,虽然沪深指数下跌幅度有限,但出现下跌的公司数量仍然多达2684家,占A股市场总数的77.10%,有不少于161只股票触及跌停板。

  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大量巨额预亏的出现也与退市预期强化下,公司的“财务洗澡”诉求不无关联。

  “退市制度正在被不断完善,可以预期以后的退市规则和执行,乃至被ST的规则将会越来越严格,目前按照既定规则连续三年亏损就可以退市了,所以许多公司可能会在远期财务筹划上做文章,”1月31日,上海一位投行保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例如将下一年可能出现的亏损放到当年,而将当年的收入延后确认,以此防止连续亏损现象出现。”

  事实上,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确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2017年12月29日,证监会在答复人大提案时就强调,将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要求中介机构勤勉尽责、修订完善退市标准、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等四方面完善退市机制。

  “财务洗澡是应对被ST、被退市以及管理财报预期的一种技巧,更多时候也是一种利用规则的合规行为,”上述投行保代指出,“公司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些坏账计提、资产减值更多的放在对应年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多家预测巨亏的公司中,坏账计提、资产减值的确时有发生。例如乐视网的百亿巨亏中,坏账计提和资产减值的部分就高达79亿元,而经营性亏损仅为20.4亿元;同时,被停产牵制的湖北宜化的巨亏中,资产减值损失也占据一定比重;此外,中国船舶也对部分建造合同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

  亦有接近监管层人士坦言,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因存货减值导致业绩与前值大幅“反转”的情况,监管部门也将从严核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打击处理。

  “有的公司可能确实出现偶发性的不可抗力事故,但也不排除一些公司及相关方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等违法情形的可能,执法部门对此将严密盯防,并对违规现象从严查处。”一位接近证监稽查系统人士称。(编辑:李新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靖

<<返回列表页

CopyRight @ 2002--2014 北京昱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10010号-1